市卫健委近期发布
2022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
监测统计信息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市户籍人口中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528人,其中男性887人,女性2641人。2022年本市人口预期寿命为83.18岁,其中男性80.84岁,女性85.66岁。本市各区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列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浦东、徐汇、静安。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数列居前三位的依次是黄浦、虹口、静安。
那么,这些老年人
在上海生活得如何?
最近,一篇名为
《这个上海老龄社区,彻底颠覆我认知》
的文章在网上流传
↓
繁华的静安寺商圈背后,老人家中的卫生间、卧室等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临近中午能吃到附近长者食堂送来的饭菜;若有兴致,还能去周边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体验休闲活动。
在上海,类似的生活正成为越来越多老人的晚年选择。得益于上海推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民心工程,从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到社区助餐服务网络搭建,再到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诸多“高频”养老场景被纳入规划,更多老人得以在家门口安享晚年。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本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民心工程已圆满收官,部分指标超额完成。截至去年底,上海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28家、社区老年助餐场所1608家,累计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超过1.3万户,一张原居安养的服务网络正越织越密。
居家改造住得安心
“从没有想过能这样方便,十分感谢政府提供了这么好的福利。”何奶奶是一位高龄独居老人,经由社区老龄干部介绍实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后,家中闲置多年的旧浴缸成了“淋浴区”,浴室还安装了新的花洒、置物架、扶手等设备,洗澡不用担心摔倒,老年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自2012年起,上海连续8年每年为1000户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从2019年底起,面向全体老年人的新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启动,去年计划完成5000户改造任务,实际共完成6804户,超额完成目标。
在推进过程中,改造项目清单不断精细优化,也更贴近老年人实际需求。目前,已形成涵盖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等七大日常生活场景的60余项近300种产品供老年人选择。除了基础服务产品包和“浴改淋”专项产品包之外,还可根据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爱好和房屋特点,进行定制化的方案设计和施工。
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老人,在全市统一补贴的基础上,部分区、街镇也给予一定补贴。上海还积极探索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如鼓励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捐赠支持等,多渠道提升老年人支付能力。
“由于采取‘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产品质量有保障,价格补贴有实惠,这项民心工程受到不少老人的欢迎。”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任薇告诉记者,目前,新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在中心城区已实现街镇全覆盖,下一步将根据实际需求与条件,有序向郊区拓展,今年将完成改造5000户,到2025年计划完成2.5万户改造任务。
社区助餐吃得放心
伴随着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圆满收官,位于闵行区的浦江镇迎来了数万迁居于此的老人,涌入的人口催生出新的就餐需求。去年底,一家名为“浦江镇瑞和·食光里”的社区长者食堂在此落成,可辐射满足周边瑞和城、永康城两个大居地区近2万老年人的助餐需求,成了老人交口称赞的一项“民心工程”。
“我和老伴有时候来不及做饭,就来这里买点带回去,老年人吃饭能打八八折,还是非常实惠的。”前来购餐的一位老人说。据介绍,食堂提供早中晚一日三餐和全年无休的助餐服务,仅早餐就有20多种,午餐晚餐还可提供蒸煮类、小炒类、煲仔类等20多个菜品,为许多老人解决了“一餐饭”难题。
依托民心工程建设,上海加速布局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截至2022年底,上海已建成1608家社区老年助餐场所,日供餐能力达20万客左右。今年,全市还将在多个大型居住区开出社区食堂,至“十四五”末,助餐服务日供客能力将达到25万客。
如今,许多社区食堂已不满足于简单地提供一日三餐,而要让老人们吃饱更吃好。利用数字智能技术赋能而来的“智慧食堂”应运而生。位于虹桥路1004号虹桥社区AI食堂,设置了自助中餐区、自助浇头面档和24小时智能小吃机等,实现了全程数字化管理和全无人烹饪。食堂还配有人脸识别等智能支付终端,内置的智能系统还会根据老年人身体各项指标情况,实现个性化智能配餐,帮助老人合理、均衡搭配膳食。
“政府腾出场地,以需求为导向,让老人们的一餐饭吃得越来越好。”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薛文俊说,在运营方式上,助餐场所以公建民营为主,政府给予场地、水电等定向补贴,各区还推出了各自的优惠补贴措施,进一步让利给老人,让老人吃得更实惠放心。
综合为老晚年舒心
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的为老服务,绝不仅仅是助餐那么简单。近年来,集社区托养、文体娱乐、智慧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老人身边,通过整合资源,满足老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不少综合体就建在小区内,老人出门即可抵达。去年建成的华泾社区大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设有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康复辅助器具体验租赁点等不同功能区,中心选址就在东湾小区内,可辐射小区内2300余位老年人。截至去年底,上海已建成428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现了街镇全覆盖并向片区延伸。根据规划,截至“十四五”末,上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将达到500家。
在不断满足老人需求的过程中,综合体的功能也在不断更新。以求医问药这项老人的高频需求为例,从2020年开始,上海要求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须配备医养结合服务,可采取内设护理站或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等多种形式。
在托养和助餐这两大基础功能上,各中心因地制宜延伸出各具特色的服务。比如,有的中心内设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还有的中心引入辖区内养老机构或日间照护机构的认知症服务,满足了老年群体的需求。
你身边的老年人
是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机构?
你觉得养老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留言说说吧!
原标题:《最新公布!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6.8%,这篇文章热传→》
在线客服
客服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