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耀世资讯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Q Q:1234567890
邮箱:admin@youweb.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LCM置汇旭辉广场完整探班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20 05:06:23 作者:佚名

9月22日,LCM置汇旭辉广场(下文简称:LCM)正式开业,本文来篇almost完整探班,尽可能为大家分享到该项目的方方面面。


关于命名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放到第一趴来讲。

在公关层面,项目的命名或者说ta以怎样的形式在媒体上露出,是基本关注点,大多数的商场,讲究的是命名的完整性,例如虹桥南丰城,相信多数人可能会直呼南丰城,因此反而让项目强调“虹桥”两字在官方层面的不可省略性。


相关内容:做了那么多年商业,可能连商场名字还搞不大清楚


LCM则有不一样的想法。官方释义层面,它是“Let's Create More”三个单词的首字母(中文slogan则是“新习惯”),我们看到过类似意译的ifc,有运营层面而来的iapm,但极少会看到直接以slogan作为命名灵感的项目;另一方面,LCM实际对外的念法应该是“L-C-Mall”,而非即使很多业内朋友也会误读成的“L-C-M”,有趣的是“L-C-Mall”甚至在发音时还比后者要少一个音节,更为朗朗上口。




more和mall,两个读音极为接近的单词,在意义和形象上分别对该项目进行了诠释,并在读音上产生了关联性,这是我认为LCM在名称上颇具玩味的原因所在。片头介绍这些,是希望大家在之后阅读本文时,看到“LCM”能默读为“L-C-Mall”——这是对该项目最基础的理解。


关于定位


由于并非位于现有商圈,所以如果要描述LCM的选址,最简单的方式——6号线北洋泾路站。这里有庞大住宅基础,但缺商业,换做以前,以地铁商业来看,沿6号线两侧至世纪大道或金桥路站都可能成为周边消费群体的选择,如今新增LCM选项必定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因此根据直观感受,毫无疑问LCM理应走面向以家庭为主消费群体的一站式商业综合体定位,放眼近几年的新开业项目,前年的七宝万科广场、去年的万象城,可能会成为一种对比参考。


另一方面,LCM由旭辉和香港置地两家开发商合力打造,这也是后者在上海的首个商业地产综合体。问题来了,拥有港资开发商背景,但却定位家庭为主打的商业体在上海有哪些案例?似乎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距离LCM三公里敏感带的浦东嘉里城——可能是在定位和调性方面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是否要如法炮制?这是摆在LCM面前的挑战。


从周边“最亲近”的消费者来看,LCM与浦东嘉里城有差异,但项目自身的多栋办公楼又为其客群的丰富性创造可能。因此LCM最终没有做成一个亲民的“平价家庭式购物中心”,也没有一味地迎合优质情调,而是带来了一种颇具突破性的打造方式。


我一直认为商业项目的定位,要与核心客群契合,同时往上拔高一点点,以起到引领消费理念但又不脱离消费力的目的,LCM做的正是类似的工作——七宝万科广场、万象城、浦东嘉里城,甚至兴业太古汇,我相信到过LCM的朋友或多或少都会与这些“前辈们”产生联想,是因为ta正在以“用优质、时尚购物中心的心态来服务家庭式消费者”,这是相对比较高阶的想法,在实际呈现中主要表现为:


1、面对劣势,勇于解决问题。

2、拥有优势,但不安于现状。


下文开始对该项目进行实地探访解读,同时也可以一起感受一下LCM是如何体现上述两点的。


外围打造


这虽然是我在完整介绍一个项目时都会首先观察的部分,但对于LCM而言,堪称华彩。


该项目有两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主入口并非如多数商场,位于某个十字路口的街角;以及不直接与地铁连通。结合这两个问题,我们来看LCM是如何打造外围部分的。




图1




图2


图1所示项目主入口,位于图2红圈位,如图所见,张杨路主干道直到崮山路才有十字路口,而该区域则不巧是项目“真空带”。




位于崮山路和博山路交界处,是LCM唯一的十字路口门面,虽然作为次要入口存在,但其实由于周边拥有众多住宅及学校,该侧客流密度实则不小。




位于该区域的亮点,更有传说中的“最美菜场”,目前仍在进程中,从外观来看,“最美”美誉名副其实,从业态而言,也与该片区周边氛围更契合。


但总体而言,这依旧无法改变LCM主大门并非位于十字路口的现实,让我想到了北京的芳草地,这肯定不是积极面,但事实证明不足以阻碍一个项目走在正确的打造方向上。




LCM正门外的大型广场,让我能够摄录题图这样完整的画面,这里甚至规划了多辆大巴停车区域,以便为后续的“团体客”运营创造基础。从视觉观感上,则很大程度补足了主入口的可视面。


你不能改变市政街道建设,那就从自身能控制的地块区域来尽可能弥补问题,这是LCM对颜值担当“门面”所做的工作;而关于不连通地铁的解决方案,则更偏技术流。正所谓只要会讲故事,就能从理念上与“劣势”背道而驰——不通地铁,是让你更好地感受自然与商业的融合,下文看LCM是如何做的。






LCM不仅不通地铁,而且与最近的6号线北洋泾路站1号出口中间还隔了一条河!好在这些空间上的“隔阂”被一个叫“生态公园”的场景所连接,地铁站、住宅区、河流、李氏民宅……这些都依附于该公园,LCM所要做的,就是为它们从视觉和情感上创造关联性。




出地铁口没几步,你就能见到商场的logo雕塑。




这也就是宣告了,虽然商业主体在河对岸,但你已经进入到LCM的领域,从这里开始的环境、场景打造,都是项目的量身定制。




该片区的花坛护栏和地砖造型,均由LCM标志性的橙色系以及三角碎片元素进行打造,起到引导作用。






指示牌的设置,是商业项目街区化设计的标志性元素之一。如今很多项目在进行理念规划时都会说“我们希望为周边社区及消费者们创造城市中的邻里街区感受”,对于新天地、大宁国际商业广场等开放式项目,它们确实更容易做到,但很多盒装项目,其实更多依旧停留在意识层面的宣传,LCM的外部开放式环境,反倒是利用好了不通地铁的“劣势”。










彩虹桥,是几乎每次聊到该项目都会说的话题,与上文提到的“视觉联结”不同,这是实打实的投入,极尽所能规避“到达率”的问题,从而提升体验,值得致敬。不是每个项目都会有icon,但有地标性建筑的项目一般不会差,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悦城要做屋顶摩天轮、屋顶跑道,除了功能性,“话题”是如今商业地产竞争的一大利器。



当然焕彩感受与LCM所期望呈现的活力基调完全契合,我会在之后的营销部分再做进一步解读。






在彩虹桥上遥望LCM,能看到这条官方取名为“梦幻大道”的人行主干道依旧通过地砖造型、道旗、色彩设计感一致的休息凳来营造“归属感”。以上这几个画面,能大致体会到从地铁出入口至商场这一条并不算特别短的“旅途”的观感,商业项目所要做的,就是让这段距离不无聊,并给消费者带去休闲但“不冗长”的心态。




这是开业期间的客流,能感受到来往行人是具有目的性的,也就意味着这条公区主干道做到了物尽其用。近日前往,正常情况下,客流居于上两张图之间,不如开业时如此火爆,比工作日的午间要多。


这部分室外公共空间的打造,是LCM非常值得书写的一笔,此前在《浦东商业搞事年:LCM置汇旭辉广场(上篇)》一文中我有写道:

据悉商场会在洋泾港上修建一座彩虹桥,这个解决方案的意义在于:
1、可以将最近地铁站6号线的客流,通过彩虹桥引入至商场,而不用走张杨路吃灰。
2、景观作用,这就毋庸置疑了。讲真该沿河区域环境可以,商业感不足,而彩虹桥能带来缺失的部分。
3、丰富内容,LCM和长宁来福士类似,同样具有保护建筑,其室外空间,是今后运营操盘的重点之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长宁来福士就在努力推行,自钟楼启用后,能明显感受到发力;我也不知道商场会怎么玩,但从视觉观感上看,彩虹桥的存在,让原本产生割裂观感的河,融入进了项目整体,后期的运营,做得好我当然也会尽情分享。


如今从开业至今的复盘来看,前两点可谓干得漂亮,之后就看运营层面是否能玩出更多花样了。




开业期间的游行表演助兴算是活动形式的一种。




近日前往则看到了室外舞台表演,后续还会怎么玩我们拭目以待。








在努力解决轨交和步行层面的先天客观问题时,另一方面,在驾车层面的后天打造上就完全体现出项目的诚意了。如上图所示,LCM在所有三个沿街位都设立了停车场出入口,便利性方面没有槽点。这点以及上文提到的巴士停车场的设置,都体现了项目对非周边消费客群的极大友好度,要知道场内之后的小猪佩奇室内主题乐园是重要的举家目的性消费品牌,未雨绸缪是必需。


整体布局


下面开始聊商业部分的打造。




用1层的平面图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盒装商业主体、办公楼底层商业部分,以及时光花园所营造的户外商业空间。




内场大戏我们放到后文集中聊,先来看与上文关联度更强,位于西北侧的室外商业部分,项目将该区域命名为“嗨街”。




与上文提到的路牌标识对应,“嗨街”作为室外街区,同样采用了类似的设计,只是色彩上选择了与LCM主logo更趋同且更具活力的橙色。




多番居酒屋



Homeless

我此前在静安大融城开业时的分享内容中,就有聊到关于这类既有主楼体又有几个附楼组成的街区形式,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样的体验。“嗨街”在功能性上异曲同工,只是在定位上有所不同。如果说静安大融城的室外空间,仍然是为家庭型消费者打造的邻里活动区域,那LCM则更多需要考虑到办公客群的社交需求。




奈雪の茶



夯食、桃园眷村



BAKER&SPICE



PIZZA MARZANO

这些办公楼底层餐饮品牌,放到任何一个商务区都没有违和感,就品牌定位和直观感受而言,与虹桥南丰城的“丰尚街”最为接近。




GREYBOX COFFEE



蓝蛙

主楼与“嗨街”对应的沿街品牌方面,同样是以类似定位的BANG、蓝蛙,以及饮品类业态GREYBOX COFFEE、喜茶等进行打造。从实际观感来看,氛围已成型,目前除了星巴克可以做到客群通吃外,其他客单价较高的品牌可能需等到办公楼租户逐步入驻后检验成色。这些也是我上文提到的关于项目对于消费力提升起到引领作用的品牌定位,替换成麦当劳生意不会差,甚至更稳,但这并不是LCM的愿景,最终成功与否时间会给答案。






时光花园,本身是一个公共空间,但在商业层面,赋予了整个项目强烈的立体感和生动性。从上两张画面能看到直达2层的扶梯、到达B1层下沉式广场的阶梯、室内外联结的观光梯、与苏州中心异曲同工的退台式外立面设计等等元素。这些全部都有起到打通室内外空间的作用,同时也连接着北侧的“嗨街”和西侧生态公园两块区域,极大丰富了消费者进场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观光梯外立面另有玄机,其实是互动屏,目前消费者能通过手机参与游戏亦或是送上自己的大屏告白,之后还会有什么更多玩法期待运营层面的创意。


内场结构


该项目由知名建筑设计公司贝诺(Benoy)打造,由于LCM并非占据一个完整街区的商场,因此在看主体部分时,并未有太大必要“绕场一周”,接下去我们直接进到内部看商业空间。




依旧参考1层的平面图,这里贡献了一则纯美的S型动线案例。




这一形态在上海的代表作,兴业太古汇无疑了。














错落有致的挑空区域也是这类长条形动线项目的标配,可用于设置手扶梯、缓解消费者“疲劳感”的同时,也能增加各楼层的自然采光。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朋友在探访完LCM后说感觉和兴业太古汇有些许类似(LCM动线整体性更强)。事实上两者除了在选址上大相径庭外,实则确实有部分神似点,这可能是港资开发商背景的某些理念上的一脉相承,但更大程度上,来自于上文所述,LCM期望用核心商圈项目的高标准来打造自身。


但作为新建设商业体,在整体设计层面本文主角则相对更大胆。






类似上两个画面一南一北、一上一下的亮点设计,毫无疑问充当着视觉焦点的角色。这样的心机,最初令我产生深刻印象的当属七宝万科广场,之后在BFC也有呈现过类似的LED屏装饰柱。这是兴业太古汇、万象城等同类长动线项目所不具备的。


业态规划


楼层规划方面,地面四层、地下一层的LCM并不需要做太多突破:

B1:灵感集市:主要以小餐饮美食结合轻质零售及生活方式品牌为主;

1层:潮流频道:少有的以时尚潮流零售品牌来打造以家庭式消费群体为主的商业项目;

2层:悠尚空间:相对大众的零售鞋服类品牌以及生活方式类品牌为主;

3层:童趣天地:以亲子、餐饮和影院业态为主;

4层:娱悦食代:餐饮主打楼层,配搭影院等少数体验类业态。




从上图插画就能大致感受到商场的“重点”所在,除了右下角上文已经提到的生态公园、李氏民宅、嗨街外,内场部分,B1层的灵感集市、1层的时尚线、3层的小猪佩奇室内主题乐园、4层的影院,均为该项目内场的重点所在。有了大致概念后,下文逐层来扫。


1层



上图红圈部分,是1层三个重要点位。




MUJI



特斯拉



adidas



CHAPS

以上四个画面为南侧(即平面图右下角)红圈的四个品牌,除了CHAPS外均拥有沿街门面。其中MUJI作为生活方式标杆品牌、adidas作为运动大牌,CHAPS作为流行服饰均是为LCM该楼层做定位而来,个人认为相对务实;特斯拉据说是以快闪店形式存在,该位置的品牌选择势必慎之有慎。








GU



UR

而北侧即平面图左上角红圈部分,则是快时尚品牌GU和UR坐镇,拿下门面位并获得沿街形象。




1层



2层

这也是场内唯二以1、2两层复式结构打造的零售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优衣库作为该区域的主力店之一,可能是为了店铺的规整性并未拿下沿街位,取而代之的是在商场的外立面获得了logo露出,个人认为这对该集团旗下两个品牌而言理应是双赢之举。




类比兴业太古汇开业一年来,腹部最核心位品牌依旧未定就能体会到该区域的重要性。在LCM,类似的位置则是给到了丝芙兰,这也是1层主中庭区域,虽然尚未开业,但从上图大开面也能感受到该店将会成为1层定位的重点存在。


除此之外,我们能看到:



CK JEANS



CK PERFORMANCE



TOMMY JEANS



CK UNDERWEAR

CK入驻旗下三个品牌并拿下腹部入口处背靠背两个位置,内衣与另两者迎面相对,与CK JEANS面对面的则是同做牛仔线的TOMMY JEANS。




Superdry和同集团的DENHAM均有开店。




initial



Retro Tomorrow

设计师品牌层面,女装有同一公司的initial和Retro Tomorrow面对面双双入驻。




男装则有常见的MATTITUDE、SEAN BY SEAN共同出镜。




CHARLES & KEITH作为1层唯一专注鞋包类的品牌存在。




RayBan



Swatch

相对承租能力较强的钟表眼镜配饰品类,则是以RayBan、sunglass hut、GrandVision和Swatch等熟牌为主。




首饰品类既有走时尚线的RiotLILY,也有周大福、周生生两大传统黄金珠宝品牌坐镇。




有adidas旗舰店,自然也少不了NIKE,NIKE KICKS LOUNGE拿项目1层位也是司空见惯。


这些品牌组合,构成了该楼层的基调,拆解来看能感受到以下特征:

国际品牌为主;

集团多品牌合作;

少做主力大店;

牛仔线和设计师品牌为主。


这就是我在上文所说的,LCM不“安于现状”,没有采用较为保守的打造方式,期望在消费理念上引领该商圈客群。但其中并未主打客单价,而是在风格上尽可能带来时尚、潮流氛围,这与1层的“潮流频道”命名相符,为客群提供了前往核心商圈之外的更多选择,至于消费者是否能够驾驭风格定位,时间来检验。


2层


与我此前介绍LuOne时类似,如今商场的2层真的是很难打造的区域,异曲同工的是,除了能臆想得到的国内服装品牌外,生活方式类品牌也成为了该楼层的主力军。




由于GU和UR拿下了北侧的复式空间,因此2层南侧成为了大面积品牌唯一的选择。




一条



o.c.e.

该区域两个位置被一条和o.c.e.拿下,有趣的是这两个品牌在9月22日同期开业的LuOne也有店,并且都成为话题。有时我们判断一个品牌趋势时,能够从他们的开店速率、拿店面积、店装投入等趋势作为参考,因为这些都是硬投资,它不代表品牌一定好,但说明某时某刻,品牌正处于不缺资本的高速发展期。




造作



NOME

2层腹部区域的相关业态,则由造作和NOME两大生活方式品牌带来,与上述两者最近在开店策略上有类似特征。




热风



多走路

零售品牌方面已经证明平价消费能够获得市场认可的两大品牌位于2层北侧,与GU、UR等服装品牌形成氛围,业绩产出理应相对有保障。




全棉时代



拉夏贝尔



nordic by nature



麦檬

这些在2层出镜的女装品牌,均为国内熟牌,起起伏伏,风风雨雨,只能说多数项目都需要这些品牌,品牌也需要舞台,但该细分市场的竞争是最残酷的。




NIKE



SKECHERS

new balance

长条形动线如果不做单一品类,都可能会面临在某个区域不同品类间衔接的问题,此前的万象城就是如此,兴业太古汇在这点做得相对更好一些,LCM则是在2层的零售部分加入了无法进到1层,但相对会有业绩产出的运动、牛仔品牌补充。这势必会为之后审时度势的调整创造条件。


3层




作为最稳的儿童加餐饮体验楼层(很多以家庭消费为导向的项目,对该两个品类会刻意放大,这也是我为什么说LCM并未一味走求稳定位的原因之一),由于影院和儿童游乐场占据了大面积,因此该楼层可用面积并不大,这也就反证了为何2层的零售品类相对会比较多样。




小猪佩奇



Meland

作为最大话题合作案例存在的小猪佩奇室内主题乐园位于商场南侧即平面图右下方,面积与儿童游乐场Meland比肩,目前以零售快闪店及部分公区装饰示人,即将对外开放,号召力如何令人期待。




MAD SCIENCE



开心豆少儿英语



COPEL



百变创造力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你有细心,会发现对面积需求更大定位更高的美吉姆选址在了办公楼区域,相对而言,场内并没有过分“放大”该亲子体验品类的权重,这也符合我通篇在说的“非传统社区型”购物中心的打造方式。






儿童零售数量与体验业态在该楼层基本各占半席,除了类似Balabala、M.latin、mothercare等市场熟牌外,也有类似as know as Ponpoko等相对小众的品牌入驻,后者还与项目合作,共同开发了开业活动大英博物馆流动体验馆的相关周边产品,下文会进一步提及。




MR.PANCAKE



粒粒堡

3层北侧则配搭部分餐饮品类,亲子餐厅粒粒堡的进驻也算是相得益彰。




另一层因素,上文也有所提到的,就是西侧外立面的退台式设计,让餐饮业态沿玻璃幕墙而置或结合外摆是相对合理的打造方式,这点其实在2层就已经有所体现,只不过在3、4两层业态关联度更大,效用更为明显。


4层




小猪佩奇的“入侵”,让原本可能应位于3层的汤姆熊只能移位于4层平行位置,如上图右下角红圈所示。




汤姆熊



百丽宫影院

而拥有浦东最大IMAX银幕的最大百丽宫影院虽然占了3层面积,但入口则位于4层,如上图左上角红圈所示。这是LCM顶层最主要的两个自带客流的品牌,其余则主要以餐饮为主打。




精炙果木烤鸭



御龙凤



囍鹊·川菜



捞王



鮨谷



西贝



YO!NIKU



摩罗厨房



蟹将军



青花椒

关于好吃好玩层面,生活类大号已经推荐得太多,这里就列举部分品牌,以供参考。


B1


B1层作为又一有独立命名的楼层区域(灵感集市 CREATIVE BAZAAR),与多数项目的常规打造方式相比,有共性,也有特殊性。




从平面图的形态来看,虽然整体依稀维持S形动线的大走向,但通过8个中岛区点位,将整个空间动线自然划分成了完全的不规则状,这自然是项目期望消费者能在“集市”中停留更长时间,尽可能“挖掘”出更多店铺。










现场能看到大量这种不规则流线型设计的中岛柜,顶部造型不同,呈现的最终效果也迥异。有些项目的美食区域会采用统一设计语言的装标,例如芮欧百货的芮食就是近期的典型代表,再往前追溯到七宝万科广场,也是采用了相对规整的设计。LCM的B1层更多追求了空间的多样性,你不会在中岛区感受到严格的装标要求,但杂而不乱。






边厅和中岛结合的画面,能感受到动线的曲折度,基本不出十几米眼前必有新品牌,符合这类楼层的典型打造方式。




JINS



The Green Party

aojo

品类方面,除了上文露出的部分小餐饮美食、快餐品牌外,零售部分大多也是这类楼层的“老面孔”,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大致看几个代表性品牌相信大家就能有所了解。


当我们看到这些画面,看到该楼层的人头攒动,容易很自然地认为灵感集市就是典型的聚客楼层,甚至可能忽略了它的劣势——不通地铁,没有超市(因为外部有菜场)。


因此商场在该楼层的打造方面是非常用心,他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带活B1,而不是抱着“这个楼层有自然客流,我们不需要担心”的心态。下一趴,从公区的设计、营运营销等层面,一起来看一下LCM给B1层以及整个项目做了哪些因地制宜的工作。






左图是地面楼层的直达梯厅,右图是B1层的直达梯厅,两者在整体布局上其实是类似的,但B1层明显对整个天地墙都进行了独立“再造”,因此呈现出更为深邃紧凑的不同视觉观感。














卫生间层面,在地面楼层与电梯厅衔接,因此保持了连贯的设计,内部则相对简约,家庭型卫生间、母婴室、无障碍设施等一应俱全,同时LCM也是极其少见的在商场1层有设卫生间的项目。










B1层的指示,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画风,在开业当天探班之前,我看到很多朋友都po了右上角那张气球状卫生间指示。本以为LCM整体走的就是这种意料之外的俏皮画风,实则不然,这部分确实只是为“灵感集市”而量身定制,这里并非主题街区,但商场期望营造出不一样的活力感受。














内部能看到各种视觉丰满的插画装饰,墙面、门板,甚至门后,体现出文化输出的意图,上一次看到在卫生间视觉上有如此感受的还得追溯到百盛优客城市广场,相对而言LCM显然更具文化感和品质。






异曲同工的类似树形设计包柱,如果你经常出没于一些年轻定位的商业项目,可能不会感到陌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该楼层的定位导向。






更不用说直接采用插画风的大胆设计了,这些都是从比较明显的公区设计层面,显示出项目自身对地上和地下楼层的不同打造意图。而对于B1层不连通地铁可能产生的自然客流缺失,商场也是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引导。




例如离1层主入口最近的下行梯附近,商场分别通过美陈指示和LED屏向双向的消费者展现CREATIVE BAZAAR主题。






在场内另外几个手扶梯下行口,也都能看到各种地贴指示。




与停车场位于同一楼层,这与上文提到的项目设置多个车库出入口类似,增加了驱车消费者进店的便利性。




商场甚至把VIP接待室也放到了B1层,希望全方位让消费者认知到该楼层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营销推广


其实在上述内容中,已经或多或少展现了营销层面的运营工作,例如观光梯外的互动屏,是营销举措;户外空间的打造,是市场导向;灵感集市的指引,是视觉设计……因此我们在看一家店时,很难将各个不同的领域和环节割裂来一一介绍,这也是分享这类全馆探班的难点所在,我只能尽可能将能够独立分享的营销领域相关内容集中在这一趴进行呈现。


首先在LCM的品牌打造方面,商场能让我们联想到的关键词是类似“多彩”、“活力”、“动感”,在定位层面则是以“家庭消费者”为核心导向,并尽可能辐射到更大范围,在这基础上我们一一来看项目在场内外所做的工作,LCM是如何“不安于现状”的。




我在此前《9/22即将开业的LCM购物指南已到手,小剧透一波亮点先》一文中,通过购物指南,着重推荐的“LCM KIDS会员体系”在场内也进行了重点呈现,上图是以儿童为主打的3层某柜位围挡。据说开业期间已收获KIDS会员3000+,超过项目预期,当然会员注册是有诱导动因的,之后该规划是否能算真正成功还需看后期运营和转化。




例如这样一个小细节,商场在正式版的购物指南中,加入了一份卡通纹身贴,自然会让孩子们没有抵抗力。




整个会员系统已植入进官微服务号,同时自助积分、停车缴费等基本系统功能也已齐全。




上文就有提到过这个跨越三个楼层“鸟笼状”的设计视觉焦点,实际上它仅仅是露台加上屏风的设计方式,目前来看其中2、4两层充当了休息区的功能。






这样的打造方式让休息区增强了私密性和区域感。










而在儿童为主打的3层,这里被设计成了互动区域,开业期间为“小探险家学院”主题,与同期项目的大英博物馆等系列活动形成联动。从现场传送的照片来看,是有运营起来了,这才是我们做相关工作的目的所在——设计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营销运营也要精准。






说到公共休息区,一直是一个争议话题,商业由项目和消费者行为共同构成,而公区不产生消费,但人会对其他消费者产业影响,因此很多优质或者以购物为导向的商业体对此设施并不感冒。不吹不黑,LCM的公区坐席是我近年看到的案例尤其是以家庭消费者为主的项目中最舒服的一个。










有朋友说,LCM的一大特征是场内外放置了大量显示屏,这点我也有同感,从上文的众多照片中大家也能略睹一二。这些成本投入,从效果导向来看,当然也是希望能够呈现更为动感多彩的变换画面,以体现该项目面向家庭消费者所需要的活力。




尤其是这面西侧入口灵感来自流体颜料的动态屏幕,将项目在开业期间主视觉画面所想体现的多彩动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我此前在购物指南一文中着重有强调的亮点之一。






不知曾几何时起,100%招商率已经不是如今商业项目的硬性KPI,反倒是因为预留了部分机动柜位后,对于围挡设计的追求成为了商场非常注重的环节。LCM除了上文露出的KIDS会员体系介绍外,绝大多数都采用了上两张画面的主题打造方式,精致程度无需赘述,而翅膀的讨巧性也确实引得众人拍照,相信这必定是设计初衷了。

接下去来看一些同行可能会挺关心的服务项:





左右两图分别为1层的服务台以及3层的服务台,彰显因地制宜。









商场的指引系统标识,以及绿植装饰、废物箱等均采用了同一金属质感色系的选材,从细节处体现项目对精致品质的追求(而非一味走欢快跳脱的亲民路线),如果你使用过触摸屏,会发现该系统同样采用了大量动态效果,与使用者的人机沟通更为直观,同时在内容上与商场各种平面视觉所体现的活力一脉相承。






“嗨街”等室外空间,则有主题地呈现美食或者零售品牌推荐。


本文尾声阶段,为大家带来在市场营销层面的两个重要彩蛋环节:艺术家合作以及开业主题活动。


LCM与艺术机构合作,将“鸟”作为象征,通过雕塑、美陈、互动体验、围挡甚至“鸟笼”设计等各种方式呈现在项目中的方方面面。






“梦幻大道”休息区两侧的草坪上,通过标志性的几何造型打造了“丰富多彩”的雕塑。






这则“停放”在主楼和副楼屋顶的灯光装置,在夜晚就显得更为醒目了。










“嗨街”则是通过更有氛围的群鸟灯光装置连接楼宇,以营造户外商业空间的热闹感受。




如果你阅读时有注意,会发现即使在B1层灵感集市的顶部,也利用了千纸鹤进行美陈装饰。除了这些不经意间但其实是有意识的静态装置外,上文提到的类似观光梯外屏、3层的儿童休息区等都有提供以此为主题的互动体验,以增强商业空间的趣味性。


最后压轴登场的是大英博物馆流动体验馆,这是LCM开业主题大活动,因此本身宣传力度极大。


我蛮早前就有和商场的朋友聊起关于开业主活动的选择,个人依旧持有平时在文中的观点:活动应有“独有性”(能在你这边做,但未必能复制到其他商场);不要迷信IP展,毕竟项目已经有小猪佩奇室内主题乐园这种定位精准的主力租户,虽然面向家庭客群,但同类型的内容个人认为没必要再制造冗余。


插句题外话,我其实还蛮推崇将费用投入在SP这种简单粗暴的开业活动,毕竟让消费者能够前来第一次是前提,之后是个双向筛选的过程。近年几个定位家庭客群的商场开业,做SP的当然会在活动期后迎来客流的回落,但不做SP的可能连最初的高潮都没有。


LCM在这方面做了两手准备,大力度的促销活动确实给到了周边家庭群体来项目的动因;而大英博物馆流动体验馆则表现出更大的野心,由于我此次探班并未前往内部观展,之后会详细体验并出单篇分享,因此本文只是先来看一下该主题活动的大致观感,以及几个运营亮点。




场地方面主要由两块构成,展区以及周边产品快闪店。其中主展区位于上文提到的丝芙兰所在的大中庭,排队的客流也是我没有进场参观的原因之一,能看到涵盖的客群面相对较广。




从这张俯视画面能看出展区的轮廓和动线设计与商场整体的动线融洽,在垂直空间形成了视觉上的呼应。






周边衍生产品POP-UP STORE则位于相邻的小中庭,整体设计相对简约规整。






对于这样规格的主题展览,宣传层面商场当然也是不遗余力。中庭吊旗没有为了营造出家庭一站式商业体的丰富度而有太多冗余,仅仅给了大英博物馆以巨幅画面。




而从进入商场一刻起,就能感受到项目对整体氛围的营造,地贴除了有指引作用外,还呈现了不同的展品,扫二维码可以获得相关资讯,个人认为这种细节打造也是用心体现。


之所以计划之后会给该活动做单篇分享,是因为从目前已获得的讯息来看,就有蛮多吸引我的点:


1、本文通篇的核心在于文头提到的LCM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不安于现状”的,主题活动同样如此。商场大可以办一个以亲子为导向的“游乐园式”活动,想必对周边家庭来说也是吸客之选。但做大英博物馆流动体验馆的野心就不只是周边社区了,ta明显是希望更多对文化体验有所追求的优质消费者能够慕名而来,认识到这个新商场。


2、该活动不仅仅是项目花重金提供场地引入个IP主题这般,据说大英博物馆只是给了授权,在整个展览活动的内容层面,多数环节都是由市场部朋友亲力亲为设计打造(难复制性)——商场结合场内商户进行周边产品的定制、为展览量身开发小程序,以及包括上文提到的儿童区互动活动等都是全方位的体现。我曾写过一篇内容《当市场营销人成为经营者,事情就开始变得高阶有趣了》,讲的就是类似的工作,所以我期望之后在详细介绍该展览案例时,实则是在分享市场部相对高阶的工作方式。


至此,关于LCM初探的完整体验算是基本分享完毕。我曾和朋友说蛮喜欢这个项目,是因为ta以及ta的客群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状态,与我之前的判断和念想最为接近。和我对于杭州市场最喜欢嘉里中心类似,有时一个项目的魅力不在于ta品牌有多好,而是能给市场带来不同。浦东商业有顶端的ifc、有做全客层一站式的正大广场、有老牌百货八佰伴……LCM不远处就有小而精美的典型代表浦东嘉里城、高人气开放式商业项目代表金桥国际商业广场,但即使放眼全上海市场,我们还确实难找到一家拥有港资背景、大体量、主打家庭式消费却也拥有办公基础的商业项目,LCM延续了港资开发商一贯的气质,在品牌组合方面偏大胆,同时务实地在营销风格上采用了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导向,这是该项目最值得玩味的看点所在。


当然任何新颖的尝试都会带来好奇、讨论、判断,我只是将项目所希望呈现的客观事实尽可能准确地带给大家,效果如何,我依旧会通过长期观察判断给予复盘、从中学习并进一步分享。





one more thing




如果本文是一部电影,我会在片尾字幕间隙,来一段“最美菜场”敲敲打打紧锣密鼓施工的影像,作为彩蛋预告。



微信号:daftkaga

欢迎合作交流

热线电话:400-123-4567
电子邮箱:admin@youweb.com
Q Q:123456789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备案号:
耀世娱乐-耀世平台-耀世加盟站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2-2017 耀世-耀世平台-耀世加盟站 版权所有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