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耀世资讯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Q Q:1234567890
邮箱:admin@youweb.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如何评价电影《热带雨》?

发布时间:2023-09-04 13:21:52 作者:佚名

本题已收录至「寻找全网最强影视解说」活动,发视频,参与报名,参与「解说大魔王」争霸,万元现金等你来瓜分,还有机会获得专属身份标识。戳这里查看活动详情 >>> 活动详情 | 寻找全网最强影视解说

2019年新加坡华语剧情片

去年的平遥国际影展上,新加坡导演陈哲艺执导的《热带雨》首映,看完之后,不但是我,问了几个一起看过的朋友,都给了这部电影极高的评价。?

不负众望,影片最终一举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迷影选择荣誉三项大奖,成为平遥电影展的最大爆款。

之后,影片又在第56届金马奖上入围了6项提名,并最终夺得最佳女主角大奖。这部电影也是表姐的:年度华语最佳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影片吧——


这部影片是导演陈哲艺的第二部长片。早在2013年,他就凭借处女作《爸妈不在家》而获得第66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

之后又在当年的金马奖上,爆冷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原著剧本最佳新导演最佳女配角四项大奖。


要知道,当年这部寂寂无名的新人导演处女作,击败的对手包括了王家卫、贾樟柯、蔡明亮和杜琪峰等大师名导。

而拍摄这部影片的导演陈哲艺,当年才只有29岁。

美国好莱坞《综艺》杂志更是将他评为:年度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位导演之一。


凭借处女作一鸣惊人之后,陈哲艺时隔六年才推出了自己的第二部长片《热带雨》。影片延续了《爸妈不在家》当中的家庭小品风格,但所选择的题材却要敏感大胆得多。

故事讲述了——

南国湿热的雨季里,一位陷入中年危机的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禁忌之恋。


电影开始于新加坡的燥热而又多雨的雨季。正是热带季风吹拂的季节,让整座城市大雨不停。

阿玲(杨雁雁 饰),是一位从马来西亚移居新加坡的中学老师


步入40岁的她,正在遭遇一场中年危机。她与丈夫结婚多年,外人看来幸福的婚姻,其实早已千疮百孔。


原因是阿玲一直想要个孩子,可婚后一直未有生育,夫妻间也逐渐出现裂痕。

阿玲还想要尝试,可丈夫却不愿行房,一直逃避这种有性无爱的夫妻生活。


就连做人工受孕检查,丈夫都不愿意去医院。

明明生孩子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情,丈夫却推给阿玲一个人去解决。


多年来,阿玲屡次尝试人工受孕却无所获,经常要打排卵针,这更让她身心备受煎熬。


再加上阿玲的公公因为中风瘫痪在家,照料老人的重担更一股脑全压在阿玲肩上。


除了家庭的重担和压力之外,阿玲的工作也充满失意。

阿玲是一所高中的中文老师,可在新加坡这种移民国家,中文教育一直不受重视。在阿玲任职的学校,中文课日渐边缘化,更让她在教学工作上感到挫败。


婚姻崩溃,事业失败,加上喘不过气的生活状态。就像新加坡雨季中连绵不断的大雨一样——

阿玲的生活,似乎被密密麻麻的乌云所笼罩。


疲惫的她,在独自去医院做检查回来的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学生伟伦(许家乐 饰)。

伟伦的父母常年在外经商,对儿子一直疏于照顾,导致他的性格有些孤僻。


在学校里,伟伦成绩不佳,却热爱武术。他的父母送他来中文学校上学,只是为了方便以后去大陆做生意。


因为中文成绩太差,伟伦经常被留校补课,有时遇上大雨,阿玲会顺便送伟伦回家。

久而久之,伟伦与这位女老师之间逐渐从尴尬到熟络,内心更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情。


因为爸妈常年不在家,伟伦在阿玲那里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温暖。

他悄悄拍下了阿玲白裙飘飘地站在窗边的照片,情窦初开的少年不可自拔地对阿玲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情愫。


而对于一直承受着生活煎熬的阿玲来说,年少气盛的伟伦则代表了一种活力和朝气。

她一方面在内心里视伟伦为儿子,另一方面又从这个男孩身上感受到异性的荷尔蒙。这种复杂而暧昧的情感,让身为女人和母亲的阿玲——

在自我的角色之间,一直寻觅而摆荡。


某天回家的路上,一场大雨将阿玲困在了伟伦的家中。

看着悉心照顾自己的阿玲,伟伦无可自拔的越爱越深,终于忍受不了做出了逾矩的举动。


就在伟伦的卧室里,原本的师生之间因为孤寂与对爱的需求,彼此的情欲开始迸发。


可激情过后,阿玲深知这段感情注定无法被世俗接受,她提出了就此分手。心碎的伟伦既不舍又不甘心,却无力阻止。


就在两人不断拉扯的复杂关系中,这段在寄托与欲望之间游走的关系,还是迎来了结局。

就像雨季总会过去一样,每个人的生活注定迎来新的开始……


表面上看影片似乎在讲述师生不伦恋,但其实影片更像是在讲述一位女性的中年危机

阿玲是一位典型的亚洲传统女性的代表,她隐忍坚强,始终在家庭中独自付出。

但同时也面临着婚姻事业生活的三重困境,让人看到了现代女性在职业与家庭的困境。


导演花费了大量的细节来展现阿玲生活的沉重和疲惫感——

从她独自在车上给自己打排卵针,到回家之后照顾瘫痪公公时的沉默,再到面对丈夫的冷漠与出轨时的失语。

阿玲的内心虽然备受煎熬,却并没有像八点档电视剧女主角那样哭泣流泪,反而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沉默而有力的韧性。


电影以阿玲和伟伦在大雨中的拥抱分别作为高潮,预示了两个人之间的结局。

因为被分手而情绪失控的伟伦质问阿玲,如同一个孩子一样:我的心好痛,真的很痛。

可作为成年人的阿玲的回答却非常理性,她说:是这样的,你以后就会慢慢习惯的。


两人之间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其实早已注定了这段不伦之恋的终结。

说到这里,必须要称赞一下女主角杨雁雁细腻精湛的演技,为影片加分不少。


杨雁雁把女性的压抑与自卑诠释得非常到位,而影片后半段,她与学生伟伦之间的纠葛,则是女人的感性与大人的理性的挣扎,想要却知道留不得的痛苦侵扰着她。

正如金马奖评委所说的那样:她连后照镜里的眼神都有戏,都能感受到她盈满眼眶的忧郁与无助。


影片在剧本层面非常工整扎实,无论是摄影运镜,还是叙事剪辑,处处体现了一种精致的设计感。

表姐印象最深的是,阿玲、伟伦和阿玲公公一起吃榴莲的段落。在这个场景中,阿玲的丈夫缺席暗示着阿玲生活里男性角色的缺席,但因为伟伦的加入,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感。


原本在生活重压下的阿玲,在这一刻才重新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家庭的温馨氛围。而与此同时——

榴莲,无疑也代表着欲望的禁果。

预示了男女主角之间感情会进一步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背景设定在新加坡的雨季。几乎从头下到尾的雨使人忧郁,同时也隐喻着女主角阿玲的内心世界。

一直到影片结尾,阿玲终于放下所有扰烦她的心事,回到家乡马来西亚看望母亲,直到此时,影片中才出现了少有的阳光普照的晴天。


雨季过后的阳光,无疑寓意着—阿玲对这段关系的释怀、放下。也是他们能够坦然面对自己、面对未来的象征。因为,无助过、痛过、迷失过,才能真正找回自己。

去年的华语最佳,怎么能少了它!

文_ @万福村村民

2013年11月23日,金马五十。

压轴的大奖,由李安和侯孝贤颁发。

最终,新加坡新锐导演陈哲艺的处女作[爸妈不在家],拿下了“最佳剧情片”奖,力压[一代宗师][天注定][郊游]等一众大热。

当年历经4轮投票,[爸妈不在家]1票险胜[郊游]

颁奖礼结束后,陈哲艺和李安、蔡明亮等人一起去吃火锅。当时李安就对他讲:“起步这么高,接下来会很难。”

有多难?

陈哲艺后来说:“那时候完全没时间去沉淀。”为了宣传[爸妈不在家],他世界各地飞,直到2014年下半年才静下来。

[爸妈不在家],豆瓣7.9

静下来后,陈哲艺倒并不着急拍电影,而是选择和妻子定居伦敦,偶尔担纲电影监制。

那几年,关注华语电影的人都有这个疑问:“出道即巅峰的天才导演陈哲艺,怎么不拍片了?”

直到2019年,等了整整6年,终于等来了陈哲艺的第二部电影[热带雨]

豆瓣7.7

[热带雨]不负众望,延续了陈哲艺的高水准。

该片入围了去年多伦多电影节“站台”竞赛单元;获得了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和“迷影选择荣誉”三项大奖;也获得了今年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奖。

陈哲艺的前作[爸妈不在家],是一部半自传式的成长电影。

以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为背景,通过男孩与女佣的故事,探讨了女性(母亲)的定位。

[爸妈不在家]

[热带雨]基本延续了陈哲艺对女性议题的研究,主角是一位中年女性。

[热带雨]的剧本陈哲艺磨了3年,透过女性视角,侧写了社会、文化、家庭、婚姻、情欲等多个话题。

在父权的空转和人情的冷漠之下,谱写了一曲女性自我觉醒的赞歌。

南洋国度,四季如夏,彼时却正值雨季。

阿玲(杨雁雁 饰)一位从马来西亚移居新加坡的中文老师,和丈夫结婚数年,却一直无法怀孕。她正在车内打排卵针,做着最后的努力。

杨雁雁说:“当天拍那场戏,我扎了9次。”

她也凭此角色成为金马影后

窗外骤雨倾盆,窗内阿玲眉头紧锁。潮湿氤氲的氛围困住了所有人,故事就这样展开。

作为一名中年女性,阿玲大部分的时间周旋于三名男性之间——关系冷淡的丈夫、无法自理的公公、缺乏亲情的学生。

她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

和丈夫的感情出现裂痕;公公中风,照顾他的责任全落在阿玲一人肩上;伟伦是阿玲班上的学生,常常要帮他补课。

家庭和事业的冲撞,道德和责任的拉锯,组成了阿玲这个角色复杂的人物困境

乍看是老套的中年危机,但电影却通过一连串细腻的日常琐事,堆迭出故事的深度,不卑不亢地组成人物弧光。

阿玲的职业是新加坡学校的一名中文老师

但是从70年代末起,新加坡政府就已陆续将学校改制为英校,每周仅保留两节中文课。

往大了说,这是文化失根和价值观断层;往具体了说,这就是阿玲的困境。

语言意味着阶级。新加坡学校不重视中文教育,对比英文、数学、化学等科目相对式微,阿玲在学校也成了局外人。

帮学生补课,学生们却还不领情;中文课随时会被其他课替代,就像咱们这的体育课;学校里的其他老师,见到阿玲都是讲英文。

这每一个细枝末节中累积的线索,也一一对应了阿玲在婚姻和家庭中的边缘地位

阿玲无可奈何,但也无处可逃,这些都是他不断收缩与压抑的理由,也成为最后寻求出口的理由。

就像电影开头那个镜头所展现的,阿玲和丈夫一直还没有小孩。求孕不成,形同陌路。

在父权家庭观念中,无子大多数时候也意味着无爱。

阿玲的排卵日到了,可丈夫却喝得烂醉,深夜才回家。阿玲质问他,“你到底还想不想要?”丈夫只是很敷衍地推脱:“我今天没有心情。”

丈夫的妹妹家中办满月酒,阿玲抱了一下小孩,可小孩马上就哭了。七大姑八大姨就在一旁议论:“她没生过,当然不懂抱小孩。”

丈夫总说没空,阿玲只好一个人去医院进行人工受孕,但没有一次成功的。

不仅如此,阿玲还要悉心照顾中风的公公,操持家中大小事。有什么情况发生,丈夫都是第一个躲起来的那个人。

气若游丝的公公喜欢看武打片,电视上一直播放着胡金铨的[侠女]和[大醉侠]。

这个细节的安排,一是为了表现无法动弹的人,他对“动”的憧憬;二是陈哲艺导演对华语武侠片的致敬。

对新生命的期盼,对美好婚姻的向往,这些让阿玲咬牙忍了下来,其实心底早已烙上伤疤。

真正使她心境改变的,是有一天她意外发现自己的丈夫出轨了。

事业和家庭,阿玲被这两者压得喘不过气。

唯一能够给予阿玲慰藉的,是一名稚气未脱的学生。

伟伦(陈家乐 饰)和班上的其他人不同,他热爱中文和传统武术。

因为成绩不佳,阿玲会定期留下来陪他补课。

伟伦的父母长期不在他身边,缺乏亲情关怀的他,从老师身上感受到失去已久的温暖,并将这份情谊慢慢转为了禁忌的爱意

两人在补课、接送、打闹的过程里相濡以沫,暗藏的情愫跟随雨季一点一滴晕开。

师生的界线开始变得暧昧而幽微。

陈哲艺谈到“师生恋”的设定时表示:“我想捕捉一种很纯的青春期少年对欲望和成长的感觉,以及跟随内心所作的一些举动。”

两个孤独的个体,依偎出了情感,但陈哲艺不定调那是爱情。

陈哲艺本人非常爱吃的榴莲,也成了阿玲和伟伦两人间的“禁果”。好比蔡明亮[天边一朵云]中的西瓜,[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的桃子。

两人第一次吃榴莲时,装有榴莲的袋子摆在讲台桌角。伟伦一直盯着看,当阿玲发现时,他的眼神又迅速躲开。

来来回回好几次,阿玲终于开口问他:“你饿了?”

在拍摄这个场景时,陈哲艺对摄影师提了一个要求:“观众看到这个画面,就要能嗅到榴莲的味道。”

再配合细腻的声音设计,就像真得感受到了榴莲的浓郁芬芳和黏稠质地。

随后,师生关系被进一步打破。阿玲在批改伟伦的作业时,她的思绪一下就飘了,笔尖停留在作文纸上,染开了一大片红。

那篇文章的主题,写的正是“师生间的尊重”。

这个画面和后来伟伦用纯白衬衫擦拭鼻血如出一辙,也正是那个时候,伟伦把阿玲扑倒在了床上…

地位的缺失、传统的桎梏、禁忌的爱恋、世俗的标签,以上种种,都在困扰着阿玲。

她要如何摆脱这些怨怼和迷惘,迎接新的生活呢?

这部电影用贯穿始终的意象给出了答案,那就是雨,热带雨

整部电影80%的时候都在下雨。雨幕就是最完美的背景板,观众跟随着片中人物感受着簌簌凄凉,且一直盼望着阳光的出现。

导演也想借雨水表达新加坡社会的冷漠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热带雨]开机时,新加坡不是雨季。所以你在电影里看到的每一滴雨,都是人工雨

而且新加坡的水资源又比较稀缺,所以用的水都是从马来西亚调来的。水的使用,占据预算的1/4,甚至比演员的片酬还高。

人工降雨也直接影响到电影的后期,声音也必须重新制作,并非现场收音。整部电影除了雨声,没有额外的配乐。

电影里出现了两次的特大暴雨,都象征了决绝的分离

阿玲做梦梦到了一个婴儿,一抱到怀里就哭了,阿玲被惊醒后,才发现雨水都泼进了房间。

她赶到公公的房间关窗,却再也叫不醒他。

维系着阿玲这段婚姻的唯一纽带,也就此断了。

另一场雨,就在伟伦和阿玲分别的时刻。伟伦说:“这是我第一次break-up,可以让我难忘一点吗?我的心很痛”

阿玲安慰他说:“是这样的,以后你就会习惯的。”这句话,也同样是说给过去的自己听。

两人在雨中紧紧抱在一起,身后是一片都市的钢筋丛林。雨水也仿佛有了温度,和泪水交织在一起。

那是比任何性场面都更有情欲的镜头,也是全片最动人的一幕。

“我要hug你”

在那之后,阿玲和丈夫离婚了,她也被校方要求停职。

与其说是阿玲失去了事业与爱情,倒不如说是她主动甩掉了事业和爱情。

她在整理东西准备搬家时,拿出了最后一根验孕棒。在关键时刻,导演选择了一个空镜头,厕所里传来了阿玲大笑的声音,夹带着复杂的情绪。

你不知道她为何而笑,是因为怀上了?还是因为终于摆脱了这千篇一律的生活?又或者,两者都有?

电影的最后,阿玲回到了马来西亚老家。

作为新加坡的对照,电影里的马来西亚,阳光明媚,亦是阿玲在经历异乡伤痛后的温暖故乡,更是她新生活的开始。

导演说:“新加坡很多人对马来西亚的印象是脏乱,非常腐败。但我去过马来西亚,感觉到的是一种新加坡所没有的人情味。”

阿玲回到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后院,帮母亲拧干刚洗好的被单。

母女合力,一人一端慢慢靠近,直至同框,那种感觉像极了[恋恋风尘]结尾在田野里抽烟的爷孙俩。

拧干的被子被晾晒起来,就像把过去那些发了霉的生活重新淘洗了一遍,挂起来等一个阳光和煦的明天。

热带雨停了,阳光开始探头。

在华语电影里,女性的成长和觉醒,始终是重要的母题之一。

除了[热带雨]中的阿玲,我们所熟知的还有[海滩的一天]中的林佳莉、[饮食男女]中的朱家珍、[女人四十]中的阿娥,还有[阳光普照]中的琴姐。

她们在新旧价值观的夹击下,能够勇敢地挣脱出来。

[阳光普照]

[热带雨]也不免会被拿来和[阳光普照]进行对比。

海报也挺像的

不仅因为它们在同一届金马奖正面交锋,还因为对片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更因为两部电影都借助了雨水和阳光来进行情感的表达。

[阳光普照]中的雨水和阳光

利用天气的变化,暗喻家庭与人际关系当中微妙多变的情感牵绊。

这份情感可能很私密,但好的电影是能让人在这份私密中寻找到普世性,并深刻传递的。

毕竟热带雨过后,总会阳光普照的。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电影杂志
转载请私信联系,未经授权的转载将被我们视为侵权

只看到师生禁忌之恋,就把《热带雨》想得太简单了。


文 | 木希地


《热带雨》是新加坡导演陈哲艺的第二部长片作品。

陈哲艺的处女作《爸妈不在家》甫一问世,就广受赞誉。影片获得第50届金马影展最佳剧情片奖,还囊括了戛纳电影节、伦敦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凭借《爸妈不在家》,陈哲艺立刻成为新加坡电影界,乃至整个亚洲电影界一位不可忽视的作者。


当代新加坡电影中,家庭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叙事元素。

个体被置于或完整、或缺损的家庭之中,每个人的行为逻辑都或多或少受到家庭的影响。

新加坡是一个多人种、多语言、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国家。国民来自世界各地,背景复杂。如何实现社会融合,家庭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爸妈不在家》中的菲佣泰莉


新加坡很多当代导演都或多或少地将镜头对准家庭。

如陈子谦的《881》、《12莲花》;梁智强的《幸福万岁》、《我在政府部门的日子》、《新兵正传》;邱金海《十二楼》、《和我在一起》等等。

与上述导演不同的是,陈哲艺的《爸妈不在家》和《热带雨》,家庭被更明显地作为主要叙事场域。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遭遇个人生存危机,这些个人危机的背后折射出社会问题。

电影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也必然影响电影的创作走向。

在《爸妈不在家》中,小男孩家乐因得不到父母的感情关怀,转而对女佣由对抗、摩擦、生疏培养出很深的感情,直接描写了现代社会家庭情感交流的缺乏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

《爸妈不在家》的故事发生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电影通过日常生活片段反映出金融危机给新加坡普通民众带来的艰难。

《爸妈不在家》剧照


在《热带雨》中,个人生存危机的焦虑延续。

从马来西亚嫁到新加坡的华文老师阿玲和丈夫一直无法怀孩子,与丈夫的关系渐渐疏离最后婚姻破裂。同时,她和学生伟伦的禁忌之恋无法名正言顺,亦不能使她走出个人困境。

阿玲和丈夫结婚多年却依然住着父亲的房子,给钟点工阿姨钱后钱包变空,反映了普通工薪家庭在新加坡生存的艰难。


瘫痪的公公无法说话、行动、吃饭,需要家人的照顾才能生活。反映出近年来新加坡社会老龄化加重的问题。


而阿玲的学生郭伟伦,父母因做生意常年不在家,他独自一人居住生活,没有朋友,内心自然是孤独的。


导演从家庭生活中的个人危机出发,进而辐射到整个社会问题,深刻传达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异化和疏离的警觉。


隐喻是用已知事物代替未知事物,它通过把未知事物转换为已知的说法来表达。实际上,隐喻使未知事物变得可见,转喻表现缺席的事物。

《热带雨》中有两个重要的意象:雨和榴莲。

前两个在隐喻的层面上推进了叙事,后一个在转喻的层面上连结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间的情感投射。

首先,影片第一个镜头以女主在雨中开车开始,车里播放着中文播报的马来西亚新闻,随后她独自在车里打针(从电影后续剧情得知是催排卵所用)。

到学校后,两个学生讨论下雨天要不要升国旗?下一个镜头便是新加坡国旗升了起来。

导演用简短几个镜头,便展示了人物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境,流露出不可忽略的个人在异国生活的微妙境地。


随着故事的进行,丈夫以打高尔夫为由不去参加妹妹孩子的生日party,妹妹意味深长地说下雨还要打高尔夫,预示了亲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还有两处隐喻着分离的特大暴雨的情节。

阿玲在房间午睡,做了一个关于婴儿哭的梦,当她醒来后,下起了特大暴雨。

她跑到阿公的房间里边关窗户边和阿公说话,除了窗外的雨声一片寂静,这时她独自蹲在地上,没有看向阿公,哭了起来,因为她已经预感到阿公去世了。

另一处隐喻出现在阿玲决定结束和学生伟伦之间的禁忌之恋。孤独、敏感、处于青春期的伟伦喜欢上了温柔、照顾他的阿玲。

伟伦对老师的喜欢既有青春期的性冲动因素,也有对母亲般的情感依赖。

而阿玲被动地接受了伟伦对她的情感,这里既有性压抑的原因,也有因武术、华文建立联系起来的情感纽带。

最后两人在暴雨中相拥,伟伦抱着阿玲说:“我的心很痛,真的很痛”。阿玲呵护着伟伦的自尊心,拥抱着他、安慰着他,她告诉伟伦:“是这样的,以后你就会习惯了。”


雨隐喻着两人将分别,并继续各自的生命旅程。


其次,作为本片第二个隐喻作用的榴莲,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阿玲的弟弟送了一个榴莲,阿玲拿到教室里,伟伦盯着它,两个人一起吃榴莲,意味着两个人关系不仅止步于师生。


第二次出现在阿玲和阿公以及伟伦三人在榴莲摊吃榴莲庆祝伟伦获得长拳冠军。阿玲看着伟伦喂阿公吃榴莲的样子,从心里开始认同伟伦。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片中出现的武侠片以及武术元素。这是电影中一个最重要的转喻。

转喻在电影中可以用来以显在的物体代表与它相关却并不在场的另一客体或主体。比如在经典电影《公民凯恩》中,“玫瑰花蕾”的雪橇在转喻意义上指向凯恩的秘密。

瘫痪的阿公唯一的爱好便是看电视里的武侠片,此处导演致敬了胡金铨导演的《侠女》(1970)。而在电影中,学生伟伦正好是校队的武术冠军。


关于武术和武侠元素,有两方面的含义:

1. 追问个体身份

胡金铨一向被认为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导演,被称为儒侠大师。

在他的作品背景常设在乱世明朝,善用中国传统的戏曲、武打元素,彰显着侠肝义胆、忠孝如一的儒家文化,以及人物的困境最终由禅宗解救。遵循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核。

《侠女》中,杨慧贞父亲是朝廷忠良,却被奸臣残害,侠女作为忠良之后,不断遭到追杀。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从立足家国界定个人逐渐走向立足个人界定家国。

胡金铨《侠女》剧照


同样地,在《热带雨》中,导演借阿公和伟伦两个人物,表达了在家国构建的过程中,政治和文化的悬而未决,对个体身份的不断追问和反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邵氏武侠电影征服了说着不同方言的海外华人,成为他们回忆故土文化的途径

2. 电影内外过去和当下互文性

互文性的基本含义是文本指涉文本,或文本引述前文本。

互文性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影响的文本之间的关联性。后来的文本参照现有文本,现有文本某种程度上源于对其他文本的参照。


爱看武侠电影的阿公作为早期的华人移民,是一个失语的、会写华文却丧失写的能力,只能通过经典武侠电影再次勾起对中华文化的怀念和想象。

郭伟伦,喜爱练长拳、偶像是成龙,他愿意学习华文,尽管他开始的动机是学习中文去中国做生意。


片中两人的第一次互动就是阿公提醒伟伦“帮”字如何写。与此同时,从胡金铨到成龙,一个会写中文不会说,一个会说不会写,形成一种过去和现在、电影内与外的文本上的互文性。


所以,导演将当下新加坡的社会现实与过去并置起来,在承认现代社会个人生存的普遍困境的同时,将思考延伸到政治和文化传承是否能平衡的高度。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政府以超越族群、去本质化的政策成功构建了新加坡的政治性国族认同,并很快进入亚洲少有的先进发达国家行列。

然而,在国家性政治认同成功的同时,文化认同塑造却一直无法同步,呈现出吊诡的悖论。

这与政府在建国后恢复英语主流地位,并形成了非标准化的本土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意识形态层面的国族认同,但这是与打压华文教育政策同步进行的。

虽然新加坡教育实现双语制,但在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地区唯一以华文为授课语言的南洋大学被新加坡政府强迫关闭,从此新加坡华族语言文化退出高等教育。

更重要的是,华文的衰落,不仅仅意味会不会说一门语言,更意味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抛弃。

本片中明明可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的阿公,却一直处于失语状态,最终去世。而除了郭伟伦之外的学生老师,认为华语没学习的必要。

这是新加坡当下社会的隐喻:说华文的很大一部分是中老年人,年轻一辈对华文以及中国文化不以为然。

尽管阿玲作为一名中文老师,在新加坡却是没有国籍的“他者”,同时,她的婚姻破裂或多或少与她无法完成传统的伦理生育有关系,象征着华文、文化无法继续传承的可能。


尽管如此,导演还是怀有一丝希望的,没有让影片陷入完全陷入自怨自哀中,而是通过表现人性的美好。


例如阿公和伟伦的互文和温馨互动、阿玲和男孩产生情感上的依赖、阿玲对阿公的孝顺,以及影片结尾女主角回到马来西亚故乡,唯一一次的晴天出现了。

这些设置让影片充满余味。


我们无从得知片中人物的生活将怎样继续下去,也不知道导演借本片提出的更广阔的社会思考将朝着怎样的方向而去。


事实上,无论是回顾过往,还是聚焦当下,身份问题一直是新加坡电影中备受关注的议题,毫无疑问,陈哲艺对身份和政治的思考和表达是有力度又暧昧不清的。


或许他想效仿胡金铨,在两者之间找寻一个平衡点,传达一种“中间性”态度。就像片中一直下的不停的雨,不知何时停止。


-END-

更多干货影评:

如何评价 2019 新版《小妇人》?

如何评价2020新片《隐形人》?

如何评价网飞电影《饥饿站台》?

如何评价 PBS 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

近日,《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在让弟弟妹妹们大喊”姐姐slay"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中年女明星的无数种可能性。

年龄不是限制,长相不是缺陷,性别更不是门槛。

但是!

和舞台上万众瞩目的耀眼女明星相比,现实中的中年女性没有聚光灯照射,没有粉丝打call,

她们的真实生活又是怎样的,她们也能拥有以上美好的说词吗?

新加坡导演陈哲艺在去年导演的《热带雨》,就用女主角阿玲的遭遇,带我们窥视了中年女性被遮掩下的真实一面——

没有节目里高高在上的繁华“假象”,她们的生活依旧残酷到失语。



《热带雨》是一部聚焦中年女性真实处境的电影,在去年平遥电影节上成为零差评爆款,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影迷选择荣誉等大奖。

影片讲述了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阿玲的故事,

丈夫出轨、事业瓶颈、师生恋,导演用客观而又真实的镜头,窥探了一个中年女性,隐秘而不堪的故事,见证了她糟糕与在糟糕之中找寻到出路的解脱。



阿玲(杨雁雁 饰)是马来西亚人,嫁给了新加坡籍的老公之后就留在新加坡一所学校里担任中文老师。

她和丈夫一直想要孩子,打了整整八年的排卵针也未能如愿。

影片就是以阿玲在车内给自己打针的场景为开场的。



只见她异常熟练地拿出针管,把长长的针头扎进腹部,而那里早已经是青紫一片了。

此时的窗外狂风骤雨,暴雨也正是阿玲处境的写照。



作为一名正值中年的女性,阿玲的身边都是些“不健全”的男性。

丈夫——不负责任,出轨。

虽然电影没有给出阿玲丈夫的具体工作,但从言谈和开宝马车这些细节,我们能推断出他应该从事的是金融一类的行业,收入不菲。

但他每次出现在镜头里都是阴沉匆忙的。

阿玲算好了排卵日在家等着他共享人类大和谐,他却喝酒喝到很晚,把生孩子必经的过程当做是一项任务,不情不愿。



妹妹生孩子请他去庆祝,结果他推三阻四,最后只露个头就跑了。

阿玲去医院人工受孕后回到家,想让他陪她躺一会,他也随便找个借口开溜。

生小孩明明是两个人的事,但阿玲丈夫全推给了一个人解决,就连人工受孕用的都是他的冷冻精子。

对自己唯一的老婆这么不上心,那必定是在外面有狗了。

阿玲在一次跟踪后证实了自己的怀疑。



公公——中风在床。

在影片没有给出相关信息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阿玲自己的父亲。

虽然白天有阿姨照顾,但阿玲只要一下班就要赶回家里给公公做饭。

吃饭的时候把饭菜嚼碎喂给他,帮他擦洗身体,然后扶到床上,让他看一会电视之后睡觉。



有趣的是,已经瘫痪在床的公公喜欢看武侠片,所以电视上一直放着胡金铨的《侠女》和《大醉侠》。

稍不留神,这个细节就会被观众忽略。

灵动飘逸的武侠,与动弹不得的老人,生命力的旺盛与稀薄,对比得如此令人感伤。

而影片也不止一次地展现了这种生命力的对撞。

公公与外孙女,公公与伟伦,阿玲与伟伦,阿玲丈夫与伟伦。

这四组都构成了对比。



而伟伦,就是影片中的第三个男性

他是阿玲的学生,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一枚小鲜肉,他父母常年在国外做生意,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这里就要提到阿玲的职业——新加坡学校的一名中文老师。

我们都知道,新加坡的常用语是英语。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就已经陆续将学校改制为英校,每周仅保留两节中文课。

在陈哲艺导演的自述中,他也有提到这一背景:“新加坡华人年轻一代,几乎不讲中文。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很实际的社会,念完中学以后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使用中文,大家都不注重。”

而联系影片内容我们也能发现,在新加坡,中文课的地位甚至没有体育课在内地中学的地位高。

至此,阿玲在学校的处境也就很明显了。



学生不做作业,在中文课上讲英文,这些都是常规操作。

阿玲主动把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留下来补习,结果往往一转身他们就跑得差不多了。

伟伦就是被阿玲留下来补习学生中的一员。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伟伦是唯一一个认真对待补习的人。



明面上,他给出的理由是,他以后要去中国做生意,中文学不好父母会打死他的。

实际上,伟伦暗恋阿玲。

伟伦对阿玲的暗恋,一开始只是各种偷拍,慢慢得就发展到蹭老师的车回家,再后来就是到老师家吃饭。



这是片中极少的温馨部分。

阿玲在做饭,伟伦在客厅饭桌上写作业,公公坐在旁边看着他写。

当伟伦用中文写作文,不会写“帮”,准备用拼音代替时,公公缓慢地、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指,在他的手臂上划下“帮”字的笔画,教会了他这个字的写法。

写完作业,三个人坐在一起吃了晚饭。



阿玲和伟伦之间,一直暗流涌动。

阿玲的生活被家庭和工作塞满,唯一触碰的身体是公公衰老的身躯,丈夫甚至连一个拥抱也不愿意给她。

伟伦也没有一个正常的家庭。家里常常只有他一个人,冰箱里空空如也,只有两罐可乐。

阿玲和伟伦,从一开始的师生,到像母子,再到不伦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方寻找温暖的过程。



作为电影的真正主角,阿玲身上有一种传统的儒家女性气质。

她长相温婉,在家里伺候公公尽心尽力毫无怨言,在学校诚心面对学生,并说出“要尊重汉语”这样的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阿玲为了子嗣甘愿承受多年身心巨大压力。



至于丈夫那里,在她发现丈夫和小三卿卿我我,有说有笑的时候,也没有大喊大闹,只是一个人默默流泪。

直到最后,才用一句“我以为你想要女儿”这样的话来点破丈夫的私情。

而这样温婉贤淑的女子,却在困境里大雨滂沱。



所幸公公的去世打破了困局。

感情唯一的牵绊消失后,阿玲正式与丈夫离了婚。

因为不伦恋情被学校委婉辞退后,阿玲回到了马来西亚的娘家。



那时母亲正在后院洗床单,阳光明媚,仿佛阿玲不过是一小时前刚出了趟门。

两个人一起拧干床单,挂了起来。



阿玲在一片明媚中抬起了头,露出了微笑。

热带雨终于停了。



电影用不动声色的手法,展现了一个中年女性的成长。

文化的困境,家庭的破碎,不伦的恋情,所有这些都让阿玲更加坚强。

虽然影片没有表明,但阿玲应该会生下那个和伟伦的孩子,重新开始一段在阳光下的生活。

这无关道德与否,只是选择而已,在皮哥看来,阿玲无疑才是皮哥心目中真正“乘风破浪”的姐姐。



2013年,陈哲艺拍出了自己的处女作《爸妈不在家》,拿下了当年台湾地区电影节的“最佳剧情片”奖,力压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和蔡明亮的《郊游》等名导佳作。

六年之后,他才拍出了第二部长片,依旧是一流的水准。

这两部电影都是家庭片,有着小津安二郎电影的沉浸、是枝裕和电影的温情以及李安电影的文化碰撞,深厚悠远。

而两部电影的女主角都是同一个人——1977年出生的杨雁雁,生活中他与阿玲一样,是一位乘风破浪的姐姐。

《爸妈不在家》里,怀孕的杨雁雁坚持出演,表现出了一个因为工作而对儿子疏于照顾的母亲的纠结。



《热带雨》中,杨雁雁为了演好片中“打了八年催产针”的阿玲,拒绝了导演使用替身的建议,而是每天都练习用大号针管给自己打生理盐水,足足打了一个月,才有了影片开头熟练的动作。



陈哲艺和杨雁雁的合作,对于内地的电影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

我们不仅要看到少女,还要看到中年女性、老年女性,看到她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

我们不需要看到刻意的装嫩,更想要真实自然的表演。

这是导演、演员、编剧、制片人的事,更是观众的事,生活中我们需要《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样的节目愉悦人心,更需要《热带雨》这样电影,让我们正视现实,因为只有面对现实,才会有所改变,才会真正“乘风破浪”。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中年女教师林淑玲是个好女人。

然而,有时候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由于没能生育,她被丈夫无情地冷落和出轨。

阿玲和学生则在不知不觉地上演了一段“不伦”之恋……



话说关于师生恋题材的影片有很多,比如:

桑弧的《哀乐中年》,许鞍华的《男人四十》。

夫人今天要说的《热带雨》,导演大胆扒开了中年女人难以启齿的隐痛。



2013年的金马奖,年仅29岁的新加坡华人陈哲艺出尽风头。

这一年,他的长片处女作《爸妈不在家》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共4项大奖。



同台竞争的前辈导演有王家卫(《一代宗师》)、贾樟柯(《天注定》)等,成绩确实喜人。

时隔6年,其第二部影片《热带雨》又在平遥影展上荣获3项大奖。



这一次,陈导再度聚集女性题材。

光剧本就写了3年,两位主演杨雁雁、许家乐则由母子变为师生。



故事仍发生在新加坡,女主是中学女教师林淑玲。

阿玲是马来西亚华人,她和丈夫结婚8年却未生育。

这让夫妻间的感情渐渐有了裂痕,而且愈演愈烈。



身处东亚文化圈,人们对婚姻的基本诉求即是传宗接代。

生儿育女似乎是一项不必言说的“任务”,至少多数人的观念如此。

起初,她和丈夫怀揣希望,定期去医院检查,尝试做人工受孕手术。



阿玲还常常自己打催卵针,渴求能早日当母亲。



丈夫也极力配合并陪同她,但年复一年的劳而无获令他心生绝望。

慢慢不再关心生孩子的事,变得越来越晚归。

这种刻意的逃避自然也冷落疏远了妻子,他似乎忘记了对家庭的责任。

阿玲尽管倍感无助,但还是积极努力从未放弃。



除了没能生育的难言隐痛,她还承担着照顾公公的重任。

因中风导致偏瘫的公公,不是躺床上就是坐轮椅上。

发声困难几乎不会说话,生活也不能自理。



每当放学和休息的日子,阿玲总要帮公公洗澡,烧饭做家务。

阿公的存在,仿佛是她和这个家唯一的感情羁绊。



阿玲虽辛苦,但也体会到一丝亲情的温暖。

只是阿公再宽容体贴,也解决不了她心头的痛。

在男权文化的体系下,纵然阿玲没做错什么,可没能生育的她总得不到丈夫的关爱。



这样的不被认可,恰如冰冷的尖刀刺向她心底。



失去家庭的庇佑,阿玲在学校的处境同样窘迫。

新加坡整个的文化和教育体系里中文被边缘化。



学校不重视学生不爱学,可阿玲从不敷衍了事。

相反她还自愿为成绩差的学生免费补课,可惜没人领情。



人到中年的阿玲恰似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岛,无助又无奈。

不尽人意的婚姻和事业,一点点摧残着她的精神和意志。

她极度隐忍坚毅,以一己之力倔强地抵挡着生活的洪流。



悲哀的是,本该和她同舟共济的丈夫缺席了。

不光缺席,他还在家庭之外寻求自身的港湾。

而阿玲又该何去何从呢?



局限于家和学校的两点一线,阿玲的社交圈近乎为零。

丈夫缺席,公公失语,回到家的她往往心里五味杂陈。

在学校,多少还能呼吸到一点年轻和新鲜的空气。

虽然班里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中文,但郭伟伦例外。



这个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自己独立生活的学生,最喜欢偷拍老师。



别的孩子在补课中途逃走,只有他安静地坐在教室等她归来。

伟伦的说法是如果不学好中文,以后他没法去中国做生意。

实际上,他是想借此接近暗恋已久的老师。

一开始,单纯善良的阿玲因他好学,及缺少父母陪伴的事实,对其多了点关照。



两人第一次单独接触,是补课时在教室吃榴莲。

大啖榴莲时吮指的动作,充满暧昧的隐喻意味。



阿玲不光帮补课,还常顺道开车送他回家。

她们的师生界限逐渐模糊起来。



有一次,阿玲将作业还未做完的伟伦带到自己家。

伟伦的到来,给这个长期压抑沉寂的家带来了生气活力。

三人同桌吃晚饭的场景温馨暖人,像极了一家人。



阿玲在无意识中也走近了伟伦,她甚至不清楚彼此的情愫。

发呆时笔尖在伟伦作业本上停留许久,红墨水晕染出的图案无比鲜亮。



课间情不自禁地去看伟伦练武,被他矫健流畅的动作吸引。



片中最温暖的一幕,是阿玲推着轮椅和公公一同观看伟伦参加武术比赛。



回来时在车上发现公公和伟伦睡得很香,一家人的既视感让她露出笑容。

伟伦像是替代了丈夫,公公好比是孩子,阿玲在此刻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影片的高潮戏,是阿玲某次送他回家时,伟伦流鼻血。

等到他家,年轻冲动的伟伦扑面而来,阿玲还没回过神,便在半推半就中发生了关系。



早熟可也幼稚的伟伦,以为自己抓住了爱情,对此穷追不舍。

她在公车上遇见阿玲,硬要牵手,在学校也不顾及别人的眼光。



但阿玲很清醒,她知道两人没戏,不过是孤寂时两颗灵魂擦出的火花,既绚烂又短暂。

公公去世了,她和这早已风雨飘摇的家失去了最后的瓜葛,阿玲同意了离婚。

因和伟伦的事被传出,校长为自己选举顺利对她劝退,生活顷刻间土崩瓦解。



就像新加坡的热带雨,贸然而来令人措手不及。

阿玲打算返回马来西亚,此时发现自己怀孕了。

画面中只听到她从洗手间传出哭笑不得的声音。



那些隐隐作痛的委屈恰如虫子般从她心里爬出。

影片的结尾不再压抑。

回到马来西亚,热带雨终于消失,金色的阳光照在阿玲脸上,也撒进她心底。

静默无声却透着一股温和又强大的力量,这是女主在整部电影中最美的时刻。



面对生命的可悲与苍凉,只有勇于正视现实的不如意,学会放下懂得转身,才能拥抱明天的太阳!

导演通过《热带雨》探讨了中年女性的困境和自我认同。



“热带雨”是全片最重要的隐喻,它像一团解不开的迷雾,总是不时飘来。

这象征女主人公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各种难题,使人疲于应付。

毋庸置疑,阿玲是价值观极传统的当代女性。

她总是隐忍、被动、坚韧,对于家庭和事业默默付出。



但这个好女人遭遇的却是来自婚姻、事业和自我的三重困境。

首先,结婚8年没能生育,导致丈夫对她冷落、疏远,直至出轨离婚。

阿玲始终积极争取,坚持打催产针,定期检查,尝试做人工受孕手术。

丈夫从陪同到缺席,以至于对妻子的努力视而不见。



明明是需要两个人共同面对的难题,竟成了阿玲一厢情愿的独幕剧。

男人在挫折面前惯于逃避的习性,被表露无遗。

两相对比,阿玲的勇敢担当坚韧顽强,着实感人。

其次,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语境中,中文不被重视。



在一个普遍讲英语的国度,中文的处境相当尴尬。

即便是华人家庭,他们基本也是用英语交流。

因此,身为中文老师的阿玲,在学校也得不到认可。



阿玲出于教师的职责所在,仍恪尽职守地教书育人。

工作的低价值感,更加增添了她内心的失落和无助。



最后,阿玲因孤独而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师生恋的泥潭。

得不到精神、情感慰藉的她,在和学生伟伦的接触中,发现和释放了自我。

只是这场“不伦”之恋,并不是灵魂的救赎。

突如其来的恋情犹如当头一棒,让她警觉到自我的迷失。



好在结局悲中带喜,温暖明亮,迎来了阳光绽放了笑容。

饰演女主的杨雁雁说:

我们跨越很多人生的考验,不是为了他人的期待,而是为了找到自己。



被丧偶式婚姻无情抛弃,和学生的“不伦”之恋难以为继。

所幸,在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变故后,她终于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踏上了新的人生旅途。



有人说,女人怎么做好像都是错的,其实不然。

只要自己不迷失,任何时候都会希望。

正如张梦璐的书名所言: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热线电话:400-123-4567
电子邮箱:admin@youweb.com
Q Q:123456789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备案号:
耀世娱乐-耀世平台-耀世加盟站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2-2017 耀世-耀世平台-耀世加盟站 版权所有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