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抖音要做外卖的新闻很多,感觉是个挺好的商业分析题目。
简单分析了一下,得到的结论抖音做外卖恐怕很难,相比之下本地生活(到店)才是抖音真正的机会。
分析思路如下:
1. 抖音做外卖的ROI不划算。
抖音目前有6亿左右的DAU,单用户时长约120分钟,算下来每天大概会播放1000亿条短视频。按照之前WSJ披露的数据,2021年字节全球的收入是617亿美元,合3620亿人民币,其中抖音占了大约2800亿。这样算下来,用户每刷一条抖音视频,会为抖音创造0.8分钱的营收。考虑到目前抖音的商业模式以电商和广告为主,可以认为目前电商和广告的流量价值是0.8分/条,如果要做外卖,那么外卖的流量价值需要接近这个数值才可以。
而外卖刚好又是目前变现效率最低的商业模式之一,是最脏最累的生意。我们不知道外卖的流量转化率会有多高,不妨用本地生活的转化率来代替。据雪球上的一些专家访谈,抖音本地生活行业(本地网红的短视频挂小黄车)转化率大约千分之三,也就是说1000次点击,大概会产生3个订单。这里姑且乐观假设外卖的转化率会比本地生活的平均水平高一倍,达到千分之六,同时客单价按照美团的数据大约是50元,货币化率也按照美团外卖的数据达到14%,ad load按15%计算,点击率按5%计算,在这样理想的情况下,外卖的流量价值可以达到0.03分/条,比电商和广告低1个数量级。
这些假设中有一个最要命的是货币化率14%,因为美团外卖的货币化率中包含了骑手的配送费,大约占10%左右,去掉这部分之后,真实的货币化率只有3-4% - 这也是为什么外卖生意这么苦逼的原因。国内的电商,如阿里、拼多多之类的,是不会将快递费用看做营收的(猜测目前抖音电商应该也不会)。因此,如果按照同一口径计算真实的业务营收,外卖的流量价值还要再低一个数量级,可能也就是0.008分/条的样子,比电商和广告低2个数量级。
为什么外卖的ROI比起广告、电商差这么多?核心是因为转化率太低了。外卖是个local的生意,相比一条广告或一件商品可以推送给全国所有人,外卖只对周围3公里的人有价值(960万平方公里 vs 30平方公里,相差30万倍),并且只在饭点儿有价值,这种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降低了网络效应,造成了匹配效率上的天然缺陷。
2. 在需求侧,外卖又是对服务和体验要求最高的生意之一。
别看外卖的货币化率低,但它对体验的要求尤其高。民以食为天,电商快递晚到1天或许是可以接受的,但送餐晚到1小时是完全不能忍的。因此,美团和饿了吗花费多年时间建立起来的本地3公里配送网络是一座巨大的壁垒,想要突破这个壁垒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美团2021年的研发支出是167亿,多年来外卖业务累计的研发支出至少是大几百亿规模的。当然,狠心砸钱搞的话也不是不能搞,但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强大的战略决心,并且这些投入会进一步拉低业务的ROI。
美团内部将商品服务的交易链条分为“种草(起心动念) - 考虑(决定是否购买) - 决策(决定买哪个) - 支付 - 履约”5个环节。抖音强大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从最早的“种草”环节就开始影响用户,而传统的交易平台(淘宝、美团、携程等)更多是在“考虑”或“决策”这个环节才开始介入的。但抖音在“履约”这个环节要差很多,一方面,很多被种草的用户是冲动型消费,最终会有大量的退单,这从本地生活业务的优惠券核销率就能看出来,据说美团的核销率能够达到90%以上(买了就会用),而抖音的可能连60%都到不了。另一方面,生活服务和商品不同,其履约环节是非标的,需要有大量的人工参与,而对这个环节的质量把握是关键,而这同样是抖音的短板。
3. 在供给侧,相比广告主和零售商家来说,餐厅是更差的客户。
一方面,餐厅的毛利并不高,并且绝大部分餐厅原本是没有太多营销预算的。以餐厅王者海底捞为例,毛利大概在50+%的样子,但海底捞的租金成本不到5%,营销费用占比不足2%,并且火锅行业是极致标准化的行业。 相比之下,电商和直播类的大品类,如女装、零食、美妆等等,毛利动辄60-70%以上,相比餐厅要宽裕得多。
另一方面,餐厅的供给严重依赖人工,产能是有上限的。后厨就那么大,厨师就那么多,饭点就那么长,因此每天能够提供的外卖数量是恒定的,订单再多也接不了了。这和广告、电商相比是个巨大的缺陷,也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最后,因为产能有上限,所以真正优秀的餐厅是供不应求、不缺订单的,这也是为什么海底捞不打广告。真正需要营销驱动的餐厅(以及本地生活类商家)只有两类:新开张的,和经营不善的。餐厅的毛利原本就低,还要从预算中拿出额外的费用来做营销,并且短视频营销相比传统营销来说环节更多(需要联系探店播主,以及代理),参与方更多,费用更高,折扣更大,这势必会进一步压低商户的利润,导致商户想办法偷工减料,降低服务质量以减少损失,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恶性循环。结果就是,新开张的优质餐厅借助短视频占住了心智,活了下来,之后无需再大规模投广告,而新开张的普通餐厅,以及大量经营不善的餐厅,在尝试了广告之后反而加速了死亡。而对用户来说,在体验过几次并不满意之后,也会逐渐降低通过短视频来定外卖的积极性。
综上,个人认为,抖音做本地生活的“种草”,同时向商家收“营销税”,是商业上更加合理的选择。至于外卖,属于履约端过重、壁垒过高、流量变现效率过低、ROI不划算的生意,很难动摇现有美团和饿了吗的市场份额。流量并不能带来一切,之前字节做教育、游戏、社交、硬件等业务都并不成功,如果硬要做外卖,恐怕挑战会更大。
但很多时候,企业的战略选择不仅仅着眼于商业。和朋友聊过之后,发现抖音如果做外卖还可能会有其他的考虑,包括:
1. 带来新流量。
抖音的DAU已经见顶,而外卖又是一个刚需,因此做外卖或许可以成为拉新用户的手段,或者也可能增加现有用户的访问频次、时长、VV等指标。毕竟民以食为天,美团之所以用外卖做基本盘,看重的就是它的刚需属性,而这个属性同样可以让其他App收益;
2. 市值管理。同样,抖音需要新的故事才能支撑其高估值,而本地生活也好,外卖也好,都是下一条增长曲线的好故事;
3. 内部团队需要证明自己。
最后,相比外卖,抖音做本地生活(到店优惠券业务)对美团的威胁要大得多。据说2022年抖音的本地生活已经做到了接近1000亿的GMV(个人理解是核销前的GMV,计算核销后也接近500亿了),可能接近美团的1/8(到店+酒旅,核销后4000亿左右)。相比外卖,本地生活的频次没有那么高,但短视频的表现力更强(比如婚庆、酒吧、儿童乐园、酒店等),转化率和客单价都更高,算下来的ROI是很有竞争力的。当然,不仅仅是抖音,快手和微信视频号想必都会染指这个市场。
竞争是好事。竞争会教育市场,提高本地生活和餐饮行业的市场化水平和经营能力。相比于广告主和零售商家来说,本地生活类商户的经营水平(尤其是线上经营水平)要低得多。到目前为止,本地商户的线上化率也只有10%左右,相对于商品端20%-30%(3C等品类可能已经在50%以上)来说要低得多。竞争会淘汰掉低水平的商户,提高整个行业的体验。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体验的提升也是有代价的。一个本地生活圈里,“好”商户和“差”商户的比例是恒定的。原本大家都不做营销,但如今被逼着都需要或多或少做些营销了 - 尤其是那些新开张的和快倒闭的。内卷的结果就是,这些商户要额外交一笔“营销税”给美团和抖音这样的平台,而商户自己也要赚钱,只能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每年本地商户的淘汰率是10% ?- 有10%的商户死掉,换成新商户入场,而这些商户都要交这笔营销税才有希望活下来。于是,最终消费者花了更多的钱,买到了更好的体验。
美国的企业们在大踏步地脱实向虚,而中国的企业们在大踏步地脱虚向实。真是个魔幻的世界
在线客服
客服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