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茶馆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或窗口,中国茶馆由来已久,早在唐玄宗时期就有了,只不过当时叫“茗铺”。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茶馆这个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地区称茶馆为“茶楼”,而京津地区又称为“茶亭”。
福建茶馆
上世纪90年代,茶空间更多的是以茶馆的形式出现。那个年代,因为与台湾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福建最早接触到来自台湾茶文化理念,开了最早的茶店,也出现了最早一批的茶艺馆。它们大多面向大众开放,经营也比较单纯,主要是出售茶叶和提供商谈和闲话聊天的空间。当时最“时髦”的应该是欣赏惊艳全国的闽式乌龙茶艺表演。
近几年,福州、厦门等地的茶馆在满足经营功能需要的前提下,空间软装布置上都弱化其商业性,花更多的心思去营造一种雅致的文化生活氛围,以体验馆形式存在的居多,都是值得让人驻足停留的地方。
广州茶楼
广州茶楼的“富贵气派”较重。广州称茶馆为茶楼,吃早点叫吃早茶,广州茶楼是茶中有饭,饭中有茶。
四川茶馆
俗话说:四川“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四川茶馆是市民茶文化最典型的表现。茶馆在四川,可谓是遍布大小巷,尤其是在成都。成都人不能一日无茶,坐茶馆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茶馆的功能已远远超过了饮食本身的意义。因此,茶文化在四川已演变成独具巴蜀特色的“茶馆文化”。
杭州茶馆
杭州茶馆文化,起于南宋。当代杭州茶馆数量不如四川成都的多,但茶馆的文化气氛却大胜一筹。杭州茶馆之所以叫“茶室”是别有意境的,一个“室”字,既可以是文人的书室,又可以是佛道的净室。杭州茶室讲究名茶配名水,品茗临佳境,并贵在一个“真”字。杭州人喝茶,主要是西湖龙井(注:真正绝品龙井并不在龙井村,而在狮峰。)。茶室又多些:“仙气”、“佛气”与“儒雅”之风。
上海孵茶馆
上海是个近代工商城市,茶馆里的文化气氛要稍重些。旧时,上海公园里有茶室,经常高朋满座。上海人上茶馆叫“孵茶馆”,一个“孵”字道出了老上海人身处闹市,无法消遣,到茶馆暂借清闲的心境。
天津茶馆
天津是金元以后由于运河与海漕的需要而形成的,天津茶社主要特点是服务于工商与一般市民的需要,也是方便商客的综合性活动场所。茶社类似北京茶馆,经常是卖茶兼有小吃、清唱、评书、大鼓等。每客一壶一杯,联而至者可以一壶几杯。天津人用茶量大,老天津人讲究一日三茶,但文化气氛不突出,这是北方市民茶馆的共同特点。
北京茶馆
北京茶馆种类繁多,就形成而言,分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贰茶铺、野茶馆。老北京有很多书茶馆,在这种茶馆里,饮茶只是媒介,听评书是主要内容。书茶馆,开书以前卖清茶,也为过往行人提供偶饮一两杯歇息解渴的机会。开书后,饮茶便与听书结合,不再单独接待一般客人。著名的书茶馆布置讲究,有藤椅藤桌的,有木椅木桌的,还有些在墙上挂字画,营造听书的气氛。
天桥一带的书茶馆,主要是曲艺,如:梅花大鼓、京韵大鼓、北板大鼓、唐山大鼓、梨花大鼓等。北京还有许多清茶馆,饮茶主题较突出,一般是方主木椅,陈设雅洁简练。清茶馆皆用盖碗茶,春、夏、秋三季还在门外或内院搭凉棚,前棚坐散客,室内是常客,院内设雅座。到这种茶馆的多是老人。
北京还有专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馆”。北京人爱好郊游,春天去“踏青”,夏季去观荷,秋季看红叶,冬天观西山雪景,于是在郊区又出现的“野茶馆”。北京大茶馆,茶具讲究,一律都用盖碗。一则卫生,二则保温。北京人讲礼仪,喝茶要不露口,碗盖打开首先用于拨茶,饮时则用于遮口。大茶馆以其附设服务项目而分,又有红炉馆、窝窝馆、搬壶馆等。
图 | 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在线客服
客服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