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收到邀请还蛮奇怪的,一是怎么恰好晓得我去过阿曼(或是碰巧邀到了?);二是竟然看到有人对阿曼感兴趣。
用了“竟然”这个词,同样是中东地区,主要是阿曼既不比迪拜阿布扎比这种众人皆知的热闹旅游城市,又没有一墙之隔的也门或是别的阿拉伯战乱国那样一片混乱。少见什么争议报道,也容易不被关注。
鉴于我只前后在阿曼短住过不到两个月,上次去萨拉拉是五年前的事情了,首都马斯喀特倒是去年又返了一次。除去马斯喀特和萨拉拉待多了些时间,其余城市都是为了奔景点去的,粗略过了一通,更是不了解。故视角如上,有许多局限,勉强答一下,印象有错或是还想知道别的什么,也请提出。
要说阿曼,很难说一个整体印象。首都马斯喀特作为国家脸面,干净整洁。其余城市略过几眼,建筑简陋许多,绿化一般,许多尘土。毕竟沙漠国家养护植被的成本实在太高,地里先密密麻麻埋上渗水的管子,才能开始铺植被。
不太同意其它回答中的“没什么好吃的”,首都马斯喀特可以找到地道好吃的日料店、法餐、意大利料理和印度馆子等,吃不惯本地菜的还有很多不错的选择。本地菜就是传统阿拉伯料理,烤海鲜、烤羊肉鸡肉等等,配阿拉伯鹰嘴豆泥、沙拉、酸奶等,主食多是烤阿拉伯囊和加了藏红花调味过的长粒米。你还可以找到很塞牙的烤骆驼肉。另外就是各色阿拉伯甜点了,算不上了解,觉得和其它阿拉伯国家甜点差异不大-各色椰枣甜点,加许多奶和糖的酥点心及布丁。
(饿了...)
也不太同意“资源匮乏”这么一说,会钓鱼的一晚上钓六个小时,龙虾和小鲨鱼、鳗鱼、偏口鱼、刀鱼等等各种能钓到二百斤,还会意外钓到大海龟,我也在海滩上挖过肥蛤蜊。码头的柱子上可以看到海胆,偶尔沙滩上会有搁浅的鲸。萨拉拉成片的椰枣林子、椰子树林和香蕉林和柠檬。路边停下在摊子上喝新鲜椰子汁,摊主都会扔把小香蕉给你,摆手说不要钱不要钱。
要说匮乏的东西,和其它多数中东国家一样,缺水果蔬菜,多靠进口。非要吃猪肉喝酒也是有渠道可以拿到的。本地产量比较多的蔬菜感觉是包菜和土豆。
首都马斯喀特多是整洁低矮的白色建筑,一段一段的会出现小巧精致的清真寺。马斯喀特最大的清真寺都算不上宏伟,整个城市给人觉得低调又安静沉稳,少见出挑的建筑。大多外国人也都选择居住在首都。
居住在首都的外国人如果要在买房子是有限定区域的,但是位置又好到你挑不出毛病。海边成排的公寓和别墅,又有用心的绿化。去一户拜访的时候,花园泳池草坪,女主人对自己居住坏境赞不绝口,还指了隔壁两栋别墅说是卡扎菲几位太太的住处(不知真伪)。
萨拉拉就是完全另一幅景象了。夏天马斯喀特暴晒到四十度,萨拉拉还是海风徐徐的二十度,植被相对茂盛很多,特别舒服,所以是阿曼有名的旅游城市了。
旅游的女性可以不用遮盖身体,本地女性可以出门工作。见过生完第三个孩子还回来工作的,也见过嫁给当地人做二太太的台湾女子不穿黑袍且不入教的,虽然可能跟丈夫本身有很大关系,但另一个侧面说明这个国家的宗教束缚并不算压制。
其余和别的阿拉伯国家比较像的是,服务业不少菲佣,苦力从印度和巴基斯坦来的居多。本地人分地又有其它福利,多是过的比较舒服,出来做司机或是服务业就算是辛苦职业。
如我在
在迪拜生活是什么样的? - 赵四ZS 的回答中提到的,中国妓女在中东是有一定数量的,导致中国女性风评一般(捂脸),是真的见过中国妓女堵在门口要提供服务的。上次去办居住证的时候遇到一个当地正当工作的中国女人,非常气愤的跟我吐了许多苦水,大概意思就是托中国按摩业的福,自己一个正经工作的到处受人冷眼。又听另一位说去酒吧,男人上来动作便轻浮。我非工作或长居,大摇大摆的到处晃悠,没遇到过什么,也不知道她们讲的多客观。
旅游的话选择还是蛮多的,有沙漠有海边又有戈壁和热带风情(椰子林算是吧..)。可以出海看成群海豚一跃而起,去沙漠住帐篷滑沙骑骆驼。而且迪拜边上一个长海湾也是阿曼领土,可以去浮潜。另外阿曼有世界海龟保护区,但是一定要在当地导游指导下过去,不然会影响海龟正常下蛋。
我特别喜欢阿曼的海边,游人不多,满地都是好看的贝壳(分海滩),海水清澈见底。我在国内搬过几个海边城市,都没见过这么纯净的海。翻了两张老照片出来:
要是想要体验阿拉伯风情,又想安全舒服,阿曼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第一次回答,看见这个题目感触颇深,忍不住想答一下!有错轻喷~
我2012年在阿曼卡布斯素丹大学交换了三个月,算是深度了解了这个可爱的国家。为什么会去这个非主流的阿拉伯国家交换?因为那年几个主流国家埃及、叙利亚、和突尼斯都开始阿拉伯之春了……
总的来说,阿曼是个比较非主流的阿拉伯国家。政治上比较温和,小国寡民的感觉,从没听说阿曼在国际政治上来什么事儿;宗教上全国隶属伊巴迪派,更加温和,宗教氛围很轻松,不会像诸如沙特、伊朗等国家会有大规模宗教输出;经济上也非常中庸,不像其他海湾国家那么土豪,但石油储备也足够让国民生活达到小康,本地人之间贫富差距不高。
以上是比较宏观的感受,下面讲讲游学三个月在阿曼的见闻。
学校:
当时交换的学校是卡布斯素丹大学,在首都马斯喀特城郊。校园总体布局非常西化,但在建筑风格的细节处能看到我们所知的伊斯兰风格。校园中心建有一个清真寺,供学生礼拜所用。
当时去的最多的就是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建造得非常大气,内部装修很豪华,馆藏也很丰富。宗教典籍就不说了,记得当时一起去的老师每天都会抱一大叠书拿去影印回国研究,而打酱油的我也在参观间隙发现了鲁迅《狂人日记》的阿文版,非常有趣。
图书馆后面是一个花园,绿化非常好,但走到花园的边缘就会看到广无边际的戈壁……这也是阿拉伯国家的典型写照,绿洲,沙漠,人造绿地,沙漠。
图书馆对于阿曼人的意义很大。阿曼没有书店,只有卖杂志报纸的,而要接触略专业一些的书籍,除了在图书馆借阅外,只能去每月一次的书市淘货。这当时也给我们这些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作为典型的海湾国家,阿曼非常注重“男女有别”。在学校里,男生和女生走不同的走廊(下图就是男生走廊,女生走廊我拍不了),上课坐在教室的两侧,男生从教室前门进,女生从后门进,课间甚至不能相互聊天……至于食堂、宿舍,则更是隔着非常远的距离。女生住在校园里,男生则住在学校附近,开车上学,其中不乏能看到豪车哈哈。如果你在下课的rush hour走在校园里,你只会看到清一色的白袍(男生)或黑袍(女生)在相隔甚远的地方移动,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吧。另外,作为校园里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校园小巴也在车窗前挂着不同颜色的指示牌,禁止两性共处一室……
至于大学里的课程,除了文学院用阿拉伯语教材,阿拉伯语授课外,诸如商科、工程、理学等都沿用了西方的教材和授课方式。我去听了几节商科的课程,觉得那边学生还是很活跃的。
城市:
说一说阿曼的交通。阿曼首都马斯喀特,没有地铁,没有公交,出租车不打表,原因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两辆车……
对我们来讲就比较惨了…由于卡布斯大学位于城郊,平时除了学校小巴和私家车以外,路上几乎看不到出租车,好不容易碰上出租车还被漫天讲价,虽然他们生意也不好做吧……后来我们就慢慢养成了蹭当地同学车的习惯。
马斯喀特城中心还是比较繁华的,靠海比较近,也是大多数外国人聚居的地方。这些地方除了交通以外和大部分旅游城市中心也差不多,有酒吧有超市有电影院,值得一提的是外国超市里还有的卖猪肉!
马斯喀特的海滩非常美丽,阿曼湾的海水碧蓝碧蓝的,沙滩上的细沙踩上去柔软舒适。少了国外沙滩上穿着比基尼的日光浴族,多了星星点点穿着白袍黑袍坐着野餐的阿拉伯人,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景。
最后还要提一下马斯喀特的大清真寺。虽不如阿布扎比大清真寺豪华,却也是精雕细琢,被收拾地一尘不染。上几张图。
景点:
若要在众多阿拉伯国家中,找一个地形地貌最多样的,那非阿曼莫属。
以马斯喀特、苏哈尔为代表的城市建在海岸线上,气候时而潮湿时而干燥;以Nizwa、Izqi为代表的城市建在河谷之间,气候干旱,人们会在久旱逢甘霖时歌唱舞蹈。
此外,阿曼也有阿拉伯地区最常见的沙漠和绿洲,高山和谷地。我还记得当时跟着阿曼朋友去了一个山谷,谷底空无一人,说话都有回声,四周杂草丛生,长得比人还高,感觉自己穿越到了侏罗纪时代,震撼无比。
下图为某村落边际,山脚下密密麻麻的小石板都是村民的墓碑。
人:
阿曼人的热情、温和和包容完全是在我意料之外的。去留学前就经常听老师或师兄师姐吐槽埃及如何遍地是欺骗游客的人,或在电视新闻里看到各种渲染阿拉伯人如何如何极端的例子。阿曼留学的三个月颠覆了我对阿拉伯人的印象,因此我在开头就提到这个国家是多么的“非主流”。
如果你走在校园里,会有70%以上的陌生人主动向你热情地打招呼。碰上认识的人,光是嘘寒问暖就得说上一两分钟:How are you? How’s your health? How’s your study? How are your friends?……在校园里可以随时招手拦车,会有同学把你送回家,诸如此类。有一次我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从教学楼走出来已经天黑了,于是我走到某个保安室问哪里可以坐车,结果保安大叔就直接把我送了回家,还邀请我们一行人周末去他家乡玩耍。以至于后来我回到帝都这样的大都市都有些不适应平时我们习以为常的安静和“冷漠”,当然这种独立的感觉也非常不错,但是阿曼的生活也能给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视角看待生活吧。
阿曼人对于事物的包容也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尤其是对一些宗教敏感话题的包容。比如女性应该工作还是当家庭主妇?女性可不可以开车?怎样去客观看待极端主义组织?怎样看待宗教在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怎样看待gay?正如楼上某知友所说,他们的国王目前没有子嗣、没有妻子,阿曼人之间都在流传国王和大臣的花边新闻。在很多非正式场合,大家也会说起哪些地方是gay经常做美甲的……当时美甲还没有被海底捞推广,我也不知道美甲是什么意思,还让他们解释,简直是雷的外焦里嫩。
在阿曼,还存在一些持有无神论观点的阿拉伯人,他们还和自己的穆斯林同学保持着非常友爱、正常的关系。我在某门翻译课上认识了这个无神论小哥,他又带我引荐了他的无神论朋友。他们开着跑车,在空旷的大路上以时速200码狂奔,放着的摇滚乐震耳欲聋,我坐在副驾驶上一度以为自己要挂了。也许所谓的无神论观点只是源于他们的叛逆,而不是他们对宗教的深刻认知,但这种叛逆在阿曼有生存的土壤,而不会被乱石砸死或怎么样,这也是阿曼区别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珍贵之处。
当然,阿拉伯人的懒散在阿曼人身上也有所体现。他们下班时间很早,其他的脏活累活都由印巴人揽下,而他们就在咖啡、椰枣、烧烤中度过闲暇时光。
暂时先写这么多~发现当时拍照技术好差。。。
卸熊老师@涂样腰 ( 以后晚上早点睡,不要在知乎看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看了其他人的答案,基本都很认同, 所以我是来爆照的...(多图预警!!!
据说萨拉拉中国人比较多,但是离我所在的苏哈尔很远,暂时还没有去过。 苏哈尔和隔壁马斯喀特很近,中国人不太多,偶尔去首都转转。后来我们老去巴卡,还去过几次马锡拉岛。
首先是飞阿布扎比还是阿曼时飞机上看到的,简直心塞,各种担心是不是见不到绿色 会不会生活无趣成天啥都不能做_0(:3 」∠ )_
后来发现之前的担心简直多余 ,绿化很好,人都是爱美的既然人家能卖石油啥的挣钱肯定也愿意花钱美化城市,只是这过程比我们艰辛了点而已,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大堆印度人在维护。
阿曼的海
真的是超级蓝 心都要化了(≧?ー)
苏哈没有马斯喀特那么开放,健身房都是男女分开的,大部分健身房不对女性开放。唯一知道的泳池就在健身房,然而连我们这些“不怕被看的外国姑娘”也不被允许去游。btw,我们在健身房里跟脱了黑袍的阿拉伯女性一起跳健身操,才知道原来一个比一个内心狂野(捂脸逃
在苏哈的时候,我们基本去海里游,走十五分钟到海边吧,趁着天黑下海扑腾哈哈哈,去之前泳衣穿在里面了,到了海跟前直接脱了把衣服挂在附近的小渔船上,游完湿漉漉穿上衣服走回去。
对了,提到健身房
健身房附近有只大黄,我们叫它“巴哈扎”。他特别可爱神奇,对印巴人很凶,但是每次见我们几个就超级高兴哈哈哈。有段时间没见他,还以为它死掉了难受了好一阵。
始终无法爱上的手抓饭
这是我们刚去阿曼时第一次自己行动跑去码头钓鱼啥的,有两个小哥在桥上喊下面的我跟室友“friends!”然后扔给了我俩两只螃蟹把我们高兴坏了。但是当时也没经验,没带冰桶去等两三小时后回到家螃蟹都快臭掉了。。。
传统服饰呢
男性就是白袍。不正式场合下看过各种颜色的袍子,灰色棕色黑色就不说了,还有粉蓝粉蓝的颜色(懵比了。
女性的服饰才不是黑袍呢。其实她们私下里也是何种穿的美美的,我跟室友在阿曼shopping还买到不少“暴露”的衣服哈哈哈。
(这是学校带我们去看斗牛
(传统服饰里的结婚穿的,可是后来一次参加婚礼找了半个多小时我们一群人愣是没认出新娘,因为每个人都花枝招展,不少穿婚纱礼服的,后来新娘子穿了个绿裙子出现了。。。
阿拉伯国家也有高尔夫球场哈,我室友的运动细胞真的比我厉害好多。。。
这是在学校
阿曼男人真的都好爱足球,随处都有条件档次不一的场地。有个关系好的阿曼出租车小哥几乎每次不能来接我们的原因都是“我一会有个球赛”
距离熊老师邀请我答这个问题差不多八九个月过去了,当时学校网不好一直上传不了照片,今天翻到知乎刚好看到了,也看到了增添了很多答案。
怎么说呢,现在回国了,真的很怀念我们当时在阿曼的日子。那样朝夕相处,一起上课一起生活一起出去玩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照片太多,都是满满的回忆。那些可爱的人,会永远在我们记忆里。讲真,对阿曼的情感很深,太多原因。
底下的图我就不详细说啦,反正你们好多人有我微信,平时被我刷屏不够吗嘻嘻
(一个任性且不专业的答题者
在阿曼那段日子对于我真的蛮特殊的,去阿曼的时候因为一些事吧一直释怀不了,后来大家吃住玩上学逃课出去浪都在一起,跟好几个同学亲密了起来,开导了我好多,又历经半年多的我终于活过来了。永远也忘不掉在马希拉岛上我摔得半身不遂瘫沙发上三天饭来张口的日子,被一群小天使宠爱着的我真的很幸福,爱你萌,跟我同行过的人们。
2017年9月
我又回到了阿曼(旧地重游 来玩) 嘻嘻
心情很美丽 嘻嘻
真的爱这个地方
—————————————————
八百年不上知乎 但是看到很久之前有些人不怀好意的评论 我都怼回去了 (白眼
都说了 刚开始是上学 后来有一段实习
毕业工作后这几年每年都会回一趟阿曼和迪拜度假
————————————————
先补上2018年6月的 (去年
参观了Amouage工厂,住了悬崖上的安纳塔拉并且到了黛安娜观望点
然后是2019年9月
因为要学kite surfing,所以在阿曼多呆了几天。
依然每年去这个club里喝几杯啤酒
陪朋友看了几个项目(酒店,水上乐园等
参观了几个之前没去过的古堡
然后副业搞了搞香水代购
2019年也是开心的一年
首都是马斯喀特,据说很热,去旅游过一次,印象不深,只是记得酒店里面欧美的美女很多,身材火辣灼人。
长期在萨拉拉,属于阿曼南部,有个港口,萨拉拉港,我国的护航舰队常来,在一起喝过好几次酒,都是些大官,酒桌上也见过几个女兵。
萨拉拉不发达,感觉像九十年代中国的一个小城,有些区域还好,有些区域破烂。
人口主要是当地人和印巴人,国家的福利一般,有些当地人穿的有些破烂,有些印巴人尤甚。
萨拉拉有雨季,每年六月底到九月份,气温比中东其他地方低,所以封了个“中东夏威夷”。阿拉伯人很多来旅游的,雨季的住宿较贵。
虽为穆斯林国家,但属于较为开放的,在家乐福见过只着胸罩,搂着肚皮的欧美女人,周围人基本无视。
当地中国人渐渐多起来了,最近还开了个中国城,里面都是中国的商品。
当地的奶粉、蜂蜜、蜂王浆比国内便宜,质量很好,还能买到死海泥面膜,苹果手机一般比国内便宜七八百块钱吧。
先写到这。
禁止转载。
阿曼在阿拉伯语中是“宁静的土地”的意思。如果说阿曼的邻居、前属地阿联酋的迪拜恨不得每座新盖的高楼都不低于 100 层,那么鲜有 10 层以上高楼的阿曼首都马斯喀特确实低调安静许多。
阿曼首都马斯喀特海滨的马特拉市场是阿曼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传统市场,有些阿拉伯市集的意思。市场内乳香四溢。乳香中国古籍称“薰陆”,是一种橄榄科乔木分泌的树脂。乳香树脂又称“白色黄金”,点燃后香气弥漫。客观地说,这烧乳香的味道着实是有些重口味的,有点电器短路的感觉或者形象地说像电钻砂轮工作时的味道,烟气的形状也是。公元 2 世纪,阿曼的乳香成为希腊、罗马、波斯等地贵族难以割舍的奢侈品,如同后来中国的茶叶,乳香给阿曼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及海上话语权。
我们在马特拉市场旁边的码头登上仿古木船,阿曼的文明史至少可追溯到 5000 年前,造船行业历史悠久,在中世纪他们造船不用图纸不用铁钉,仅仅用椰树纤维缝合就可以建造出载重 500 吨的船只。早于 2006 年瑞典仿古木帆船“哥德堡号”的抵穗,1980 年,一艘阿曼仿古木帆船“苏哈尔”号从马斯喀特启航,沿着古代阿拉伯航海家走过的航线,历经半年航行抵达广州。在十九世纪中叶,阿曼被称为“亚洲第一流的海上力量”。那时阿曼疆土北及南亚次大陆南及东非北部,当时的国王赛义德大帝定非洲的桑给巴尔为阿曼的第二首都。
行驶在阿曼湾的木船上可以远眺现任国王卡布斯苏丹的王宫——旗帜宫,王宫两旁就是著名的双胞胎城堡。据说如果王宫上挂着国旗,国王就应该在王宫里。
阿曼有 400 多万人口,其中 30% 的常驻人口是外籍人口。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在线客服
客服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